粤北江湾镇灾后复工复产加速 民众生产生活渐恢复

来源: 大河网
2024-06-15 15:56:03

  中新网韶关6月15日电 题:粤北江湾镇灾后复工复产加速 民众生产生活渐恢复

  作者 王坚 李胜选

  距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江湾镇遭遇暴雨、山洪、山体滑坡引发的灾害已过去逾50天。在这段时间里,武江区上下齐心协力加速推进江湾镇灾后复工复产,目前当地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正有序“回归”。

  12日的江湾街道,除了在极高风险区域的商铺外,街道两边的各类商铺已开门营业,常见日杂物品一应俱全。在江湾市场内,鸡、鸭、青菜、瓜类等常见农产品供应充足。

  “市场里常见的农产品都有在销售,不过现在的生意比受灾前差了很多,还在慢慢恢复。”在江湾市场经营肉类熟食产品的付路妹表示,很感谢当地政府让他们可以这么快恢复营业。

  当天,并不是江湾镇的圩日,因此到江湾街上临时摆卖和前来购物的不是太多。“目前住在镇里的人比较少,所以生意比较淡。希望我们的生活可早日恢复正常。”在江湾市场旁经营超市的老板娘胡女士表示,自5月下旬恢复营业以来超市日均营业额已超千元,恢复至灾前的三分之一左右。

  据江湾镇灾后重建前线指挥部介绍,目前江湾镇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其中,民众关注的教育问题,江湾中心小学、幼儿园的学生计划9月1日将回到镇里上学,而中学生则暂定继续安排在龙归镇上学。

  近年来,江湾镇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吸引了不少企业发展农文旅产业。此次自然灾害也给部分企业带来了严重损失。其中,韶关市禾间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禾间堂”)在该镇湖洋村创建 的丹霞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受灾最严重。

  “铁皮石斛苗、标准大棚、板房、加工设备和产品的直接损失有900多万元,整个基地基本归零重来。万幸的是当时在基地4名工作人员由于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受伤。”禾间堂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谈起此次灾害损失,声音仍有些哽咽。

  “目前,除了我们自己工作人员外,政府已派有多部挖掘机、运输车等重型设备和人员在种植基地帮助清淤,支持我们重建的工作。”谈起重建工作面临的重重困难,刘强表示会积极应对,“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继续干下去的,相信2至3年时间,讲按照石斛小镇的标准来重新打造新的种植基地。”

  在江湾河畔,距离丹霞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约500米处的网红民宿“村上人家”,此次山洪,也让民宿一楼的厨房、围炉煮茶营地、烧烤营地受损严重。通过20多天自主清淤,民宿终于在5月28日正式恢复营业。

  作为江湾镇最早复工的企业之一,民宿负责人胡可美通过互联网平台,每天用短视频或直播不仅更新民宿自救和恢复营业的过程,而且记录着江湾镇抢险救灾和各行各业灾后复工复产的新变化。

  “一方面,我是让大家看到政府重建江湾的决心,看到村民对重建家园信心。另一方面,也是用来引流,让游客更加了解江湾灾后变化,对江湾的乡村旅游更有信心。”胡可美谈起自己不断更新视频的目的,眼里充满了信心。

  为统筹江湾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武江区组建了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江湾镇灾后重建前线指挥部,对加快地质灾害极高风险区排危除险、损毁路段修复、抢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开展受损农房隐患排查和维修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恢复重建重点任务进行了分工,安排了31个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任务。

  据悉,截至6月12日,江湾镇8个重点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已全部启动。江湾镇11处道路修复也在全面施工,农业领域也在加快生产恢复。(完)

  今年,浙江对职业人才的培育可谓下了“大力气”。

  当地时间1月8日,数千名巴西前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的支持者冲击了巴西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和议会等国家权力机关,并与当地军警发生了冲突。事发时,托雷斯担任首都巴西利亚联邦区公共安全部门的负责人,他被指控对前总统支持者硬闯首都政治核心区负有责任,随后被解除职务。事发时,他与前总统博索纳罗身处美国。(总台记者 雷湘平)

  春运开始以来,返乡、探亲、旅游客流持续增加。为满足运力需求,春节前,沈阳客运段将增开赤峰到北京朝阳的高铁列车、沈阳到北京的“绿巨人”列车,沈阳到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的动车组列车、通辽到长春的普速列车。

  提及生态文明建设,湖州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发源地,该市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被认定为全球唯一“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以县级中藏医医院(含蒙医医院,下同)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藏医药科室为骨干,中藏医诊所等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建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藏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藏医药服务。

  “80后”渔民陈锦生已在三都澳的渔排上“漂”了20多年。回想过去,他直喊苦:大晚上,顶着寒风在渔排上巡视;电视信号收不到,吃完晚饭就睡觉,部分年轻人上渔排工作没几天,忍不了这份单调,相继辞职。

陈韦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