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提梁卣等吴地青铜文物精品亮相广州

来源: 金羊网
2024-05-30 11:04:00

  中新网广州5月28日电 (记者 程景伟)“吴地长歌——镇江青铜文化展”28日在位于广州的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开幕,展出吴地青铜文物精品124件(套)。这是吴文化青铜器类别的展览首次赴粤展出。展览将展至8月18日。

  本次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江苏镇江博物馆主办,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太伯奔吴 勾吴肇建”“争霸中原 青铜绝冠”“多元新兴 一轨同源”三个部分,展现吴地文化从肇始到繁盛,再到多元合流的历史进程。

  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吴越文化与长江中游的楚文化、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并称为长江流域古代三大文明。吴越文化由吴文化及越文化组成,其中的吴文化,史籍记载起源于“太伯奔吴”,即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奔赴荆蛮,创建勾吴,这在1954年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发现的宜侯夨(zè)簋(guǐ)的铭文中也得到了证实。本次展览展出的镇江博物馆众多馆藏青铜器,展示出了吴国前期青铜器的三种类型:一是中原商周的青铜器;二是仿中原的本土青铜器;三是自创形器。

  西周中期,吴国的青铜器铸造已完全进入地方风格的臻熟期,中原铸造的铜器在江南绝迹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地方特色铜器,形成吴国青铜器的崭新风貌。富有吴国特色的扁体簋、兽面纹提梁卣(yǒu)等均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作为春秋时期的东南霸主,吴国与越国长期征战,其兵器铸造业也呈现出空前繁盛的状态。适应于当地河流湖泊众多的地理环境,军队以步兵和水军见长,兵器则以矛、剑、戈著称。当中,吴国剑更引领着周代剑制的发展,其复合金属、暗花纹、剑首同心圆等铸造技术即使在今天也难以复刻。此次展览就有不少剑、矛等兵器展出。(完)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毗邻南亚东南亚。(完)

  当然,相较于之前“乙类甲管”的严格,“乙类乙管”确有明显的“放开”,但也不是就此“放飞”。疫情当前,仍需努力提升诊疗服务,全心呵护民众健康,特别是对老年人等脆弱群体,更不能掉以轻心。农村等医疗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依然是当前防疫的重中之重。

  在口岸主营电子产品报关业务的广西顶一供应链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梁东海告诉记者,省去代驾管控、换驳等环节,厂家出货成本将下降60%。从中国出口至越南的电子产品零配件及进口成品的通关量,预计很快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进一步保障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月7日,2023年春运正式开始,不少人踏上了回家的路,珠三角务工的摩托大军也陆续开启了返乡之路。1月8日上午,新京报直播了几位摩友从广东中山到贵州遵义的骑行之路。路虽远,也要回家过年。

  甘肃省镇原县属于陕甘宁革命老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由于区位偏僻、交通不便、干旱缺水,长期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底才宣布“摘帽”脱贫,是甘肃省最后一个脱贫的县。

  喀麦隆记者皮埃尔·切梅特对过去三年进行了总结:“经济的稳定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在此方面中国给世界各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疫情三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疫情并未动摇中国经济的活力。”

王静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