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点亮“夜经济” 南宁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3 10:02:20

  中新网南宁11月19日电(记者 黄艳梅)岭南民居老宅、骑楼、城隍庙、花窗、牌坊……华灯初上,古香古色的“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别有韵味。游客穿梭其中,或驻足欣赏工艺品,或品尝特色小吃,或领略传统民俗文化。

  11月18日,入夜后的广西南宁灯火璀璨,各大夜间旅游、消费场景人潮涌动,繁荣的夜间经济绘就出一幅生动的城市画卷。当晚,参加2023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活动的嘉宾考察南宁夜游体验项目,感受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精致国潮文化和沉浸式消费体验的文旅步行街的独特魅力。

  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所在地是南宁市城市千年历史主要承载区,分为文博场馆、城市艺术、特色商业三大商业运营板块,包含南宁城隍庙、邓颖超纪念馆、南宁建制博物 馆、金狮巷民居群、漓江书院、南宁市瓯骆汉风陶瓷博物馆等主题景点,集中展示了南宁市传统商贸文化、会馆文化、市井文化、美食文化、邕剧文化等。

  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持续推出夜市、夜食、夜展、夜娱、夜游五大夜间品牌,目前正筹备打造极具网红夜游特色的“新华街奇幻夜市”。自2018年12月开街至今,该街区接待市民游客近4000万人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该街区在全国11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人流热度中,位居全国最火爆TOP10街区第六,正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南宁新名片。

  18日晚,位于南宁市良庆区的“南宁之夜”街区人潮涌动,音乐声、吆喝声不绝于耳。该街区是集娱乐、演出、美食、购物以及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文旅步行街,街道两旁特色小吃商铺林立,游客在观赏表演的间隙,还能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

  南宁市良庆区广旅·南宁之夜项目一期建设街区全长约666米,其中精心设置16个行为艺术舞台、10组大型娱乐设施、100余处网红“打卡点”。这里汇集了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互动美陈、智能夜游、衍生文创、景观打卡等诸多元素,实现“文旅+夜经济+科技”融合,为民众和游客提供一个鲜明地域特色、精致国潮文化和沉浸消费体验的南宁城市“新舞台”。

  “夜经济”是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是消费转型升级的具体表现,也是激活消费市场的强力引擎。据南宁市官方介绍,近年来,南宁市不断丰富夜间文旅经济业态,着力开发旅游演艺、景区夜游和沉浸式街区体验项目,创新拓展打造夜游、夜购、夜秀、夜娱等夜间消费新场景,丰富文旅沉浸式消费体验。

  目前,南宁发布15条夜间旅游精品线路,推出青秀山、方特东盟神画、“南宁之夜”等一批夜游打卡点,持续点亮“夜经济”。南宁市获得“中国夜游名城”称号,三街两巷、邕江南岸片区、东盟文化和旅游片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国不夜城浪漫夜南宁”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南宁市官方表示,南宁市将以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加快建设国家旅游枢纽城市和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消费中心,高质量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不断提升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助力广西高水平建成文化旅游强区,全面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

  据悉,下一步,南宁市将继续培育一批常态化、多元化、特色化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品牌,开发深夜食堂、深夜书店、夜间展会、夜间沉浸式演艺等场景,带动夜购、夜食、夜娱、夜演、夜展、夜宿等业态链同步发展,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南宁将持续推动商文旅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网红城市”,致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完)

  各地正陆续公布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多数省份实现增长,但仅有河南、宁夏等少部分省份实现10%以上的高速增长。此外,还有陕西、海南等财政收入下滑的情况。

  张志磊真正在心态上的转折,始于一次拳赛后身体的崩溃。那是2021年3月的一场比赛,因为事前疫情隔离时间长,影响饮食,摄入水分不够等原因,张志磊在比赛中本来状态不错,却突然发生了脱水引起的肾衰竭。那场比赛打了十个回合,到第六个回合时,李茂沛发现张志磊的头脑已经不太清楚,全靠毅力在支撑。他坚持到了第十个回合,打平了对手,却最终倒下被送往医院。在路上,他突然醒过来问李茂沛,我是输了,还是赢了?

  虽然说丁肇中的每次实验都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在历次反对中,AMS遇到的阻力最大,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难度,丁肇中自己曾总结:“这是他做过的最复杂、技术上最具挑战性的实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过于大胆的实验构想:将磁谱仪送入太空,在丁肇中之前,从没有人敢这么想过。

  据了解,今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全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预警。杭州市教育局透露,杭州市2022年共招收一年级新生约12.5万名,但2023年目前摸底的潜在适龄生源在15万左右,创历史新高已成定局。

  近年来,常州和烟台一直是一对明面上的对手,无论GDP规模还是城市排名,两座城市都“如影随形”。2021年,常州GDP正式超过烟台,并将这一领先优势延续到2022年。

  除去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各个省份对下辖市、县的转移支付安排不尽相同,并从去年开始进入密集调整期,希望在财力“下放”与“集中”之间取得平衡,以应对更基层的财政困难。

邱健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