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4 15:29:08

  中新网南平6月2日电 (张丽君 魏剑生 魏永青)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2日在建瓯启动。

  共赏千年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开场式上,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游客连连赞叹。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瓯挑幡、南平南词、邵武傩舞悉数登场。融合了伞技、点茶表演的茶戏共韵《北苑贡茶之歌》,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共生共荣的魅力。

  活动中,可见建州古琴制作、金银器制作、建安盏烧制技艺,建瓯弓鱼,浦城剪纸,松溪版画、湛卢宝剑等非遗项目,饱含非遗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的展示互动,让大家感受亲眼所见和触手可摸的非遗魅力;还有令人惊喜的建州美食,建瓯板鸭、光饼、扁肉、豆浆粉、福矛酒、东游芋饺等传统美食项目,用煮、蒸、熏等手法,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而成特色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感受随口可尝的满足。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南平域内60多项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建瓯还组织700多名小学生参与展演,超3000名小学生参加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着重培养“非遗小传人”,全面增强新一代对“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建瓯作为南平文化大县,脱胎于千年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这里,历史上为郡、州、府、路、道之治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勤劳勇毅、智慧风雅的建州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厚、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平347项非遗项目中,建瓯就有7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成为闽北群星璀璨的非遗谱系中最亮眼的部分,是“建”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见证,拥有着独特且令人沉醉的魅力。

  近年来,乘着文旅经济发展的“春风”,建瓯市坚持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新动 力,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活化利用。(完)

  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掌政镇还引进制衣企业,让移民有更多务工选择。

  事实上,不仅仅是“水危机”,在美国,非裔等少数族裔长期以来面临着多种严重的环境不平等问题。相较于白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垃圾填埋场附近和铅中毒等环境中毒发生率较高的贫困社区。

  新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够团结一致向前进,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眉山2月5日电(记者 刘忠俊)“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5日,舞蹈诗剧《东坡》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举行发布会,并正式公布了首演档期,2月下旬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开化县音坑乡,林业用地面积10万余亩,森林防火任务较重。每年有百余批次考察团和督导团到该乡下淤村,其中有50%以上需要公务接待。在“公务餐”一件事改革前,音坑乡综合督考办负责人张东煜每周至少有3天需要对接公务餐安排。

  台湾青年张右昇自小随父母来到杭州,在此求学、创业。如今,这位“90后”选择在黄公望村扎根当老板,他聚焦台湾传统糕点,创造“台味巧妈”这一品牌。

张善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