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I企业数量已超4000家 国家数据局部署大模型基础设施化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21 06:42:47

  作者: 祝嫣然

  [ 截至2023年底,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层、模型层中国公开专利达到6.2万件,其中有效专利近2万件,审中3.5万件。2017年以来,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超过43%。 ]

  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此次博览会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集中呈现全球智能科技领域顶尖技术产品,并针对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经济等热点领域设置特色专区展示。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溢出带动性强的“头雁”效应,对于智能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烈宏称,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效赋能千行百业。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大模型基础设施化,并结合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推动中小企业利用大模型培育创新生态;另一方面,要推进通用大模型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普惠高效使用,引导企业错位协同,避免盲目发展。

  “我们要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布局。人工智能发展对于智能算力提出了更高需求,国家数据局正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统筹智算、普算、超算等多源异构算力一体化布局,统筹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统筹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统筹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统筹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推动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以算力高质量发展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刘烈宏说。

  在人工智能推动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益壮大。

  会上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

  报告指出,我国立足自主创新,已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基础架构和操作系统、工具链、深度学习平台和应用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产业创新生态和企业联盟,对重塑工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效应正逐渐显现。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表示,人工智能一方面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效率提升,同时又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最后使我们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更加强大,我们的质量更好,我们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真正实现了由传统的粗放经济到现在这种集约发展。

  在供需两侧共同推动下,大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果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实践 应用。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竞争者。截至2023年底,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层、模型层中国公开专利达到6.2万件,其中有效专利近2万件,审中3.5万件。2017年以来,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超过43%。

责任编辑:王许宁

  28日,大连全市新开工不少重大项目,总投资838.6亿元。大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大连已谋划储备推进重大项目3200个,其中拟新开工项目658个。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从会上获悉,五年来,南京经济总量连跨5个千亿元级台阶,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反复冲击,南京聚力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松劲。2022年,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1%,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9%,工业投资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5%,同口径财政收入、进出口额实现正增长。

  安徽芜湖某洋房售楼处销售人员李云也有类似感受。1月28日是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但据李云介绍,该售楼处来访量依然较大。“客源主要是周围区域资金底子较好的白领、生意人或者当地的置换客,返乡置业者占比很少。”

  充电设施建设方面,各部门要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充电运营企业提供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与维护等有偿服务。

  其中,进港高峰旅客吞吐量为1月23日,进港旅客超8万人次;出港高峰旅客吞吐量为1月27日,出港旅客9.5万人次。春节黄金周单日旅客量高峰在1月27日,岛内三大机场进出港旅客吞吐量超18万人次。其中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8.5万人次,创下该机场通航以来单日旅客吞吐量历史记录,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9万人次,创疫情以来单日旅客吞吐量新高。(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28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 中新财经从东航获悉,1月28日大年初七,中国东航全球首架国产C919客机执行MU7817虹桥至南昌航班,“打卡”100小时验证飞行南昌航点,这是国产大飞机首次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亮相,也是C919的兔年第一飞。

赵文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