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引领文旅消费新潮:烟火气满满 文化味更浓

来源: 北青网
2024-06-13 03:56:06

  近年来,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文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博物馆、美术馆、遗址公园等文博场所成为了许多游客出行的必选之地。

  数据显示,四川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累计接待民众212.1万人次,同比增长94.98%;陕西全省文博单位端午假期接待游客超130万;太原市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16.89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33.50%……可见,随着各大博物馆在内容和服务等方面日趋完善,“文博游”消费群体正逐步扩大,游客在品尝“节日味”的同时也尽享“文化味”。

  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是端午假期“文博游”的一大亮点。广西自然博物馆推出竹编龙船挂件DIY体验活动,20余组亲子家庭在博物馆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制作出一叶叶独具特色的“小龙舟”;中国海盐博物馆用艾叶、菖蒲、佩兰和粽叶为游客准备了一场“绿色之旅”,还可以体验挂菖蒲、沐兰汤的祓禊仪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赛诗会”选取了30首与端午有关的诗词,游客只要现场报名挑战,背诵出其中任意一首即可免票入馆参观。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多家博物馆立足自 身优势,推出许多寓教于乐的互动项目,让游客沉浸式地感受悠久历史和厚重文明。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听园”端午节活动,邀请游客走入夏日园林,沉浸式欣赏民乐展演、园林戏剧,了解园林文化;故宫博物院推出“灵沼轩奇遇记”主题馆校项目和“花信木语——故宫仲夏日”活动,分别从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带领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故宫。

  博物馆与科技的巧妙融合,为游客的文旅体验增添了一抹亮色。湖南博物院推出“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充分利用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及科技手段,巧妙呈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生命的宏大想象与艺术表达。北京市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推出2024年“新视听体验空间”公共服务主题活动,利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多媒体技术,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空间感和极强的代入感。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文化和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凸显。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踏足历史遗存感受中华文化的印记,不仅丰富了游客的节日体验和精神享受,更让“假日经济”有了满满文化味,成为广受欢迎的文旅消费新风尚。

  这八位专家中,张伯礼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2020年初,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奔赴武汉,投身抗疫一线。

  但中国企业出海仍需注意几点:首先,要做好精准定位,必须有一个精准定位的规划,而不仅仅只是为了知名度。否则,传播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其次,要把中国国内的市场做牢固,如果不牢固则定位不会精准,传播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

  熊思东分析说,因为人口基数大、患病人数多,中国的转化医学有自身优势。但大量数据只是为转化医学提供可能,并不等于具备相应转化医学研究能力。早期转化医学是“bed to the lab”,即病床到实验室的研究。如今,转化医学研究能力应是双向的,还应具备将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转化成治病防病的具体策略。

  新冠疫情防控走过近三年。在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的背景下,会议在此时召开,自然备受关注。而此次会议也释放出多个重要信息。

  11月8日至11月10日,中国足球协会关于2022年第一期亚足联/中国足协职业级、A级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线下学习在大连进行,包括李铁、李毅、杨晨、宫磊、范志毅、王安治等前国脚或现役国字号主帅均在培训之列。

  这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款新冠口服特效药之一,由辉瑞研发,今年2月由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定价为2300元/盒,目前正在多家新冠定点医院和部分养老机构中使用,并且已被列入第九版诊疗方案中。另一款则是数天前被外卖平台下架的阿兹夫定片,作为国内获批的首款国产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该药物被规定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徐姿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