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客货两旺迎复苏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01 18:44:51

  民航业是疫情期间受冲击较为严重的行业。2023年年初,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民航业在多个领域呈现出加速复苏的发展态势,客运和货运均有亮眼表现,恢复情况大幅好于预期,全面复苏迎来曙光。

  对于2024年民航业发展态势,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潘亿新认为,航空出行需求端将从2023年的恢复式增长转变为自然性增长。在国民经济企稳、商旅需求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国际航线进一步恢复、临空经济产业升级等因素推动下,民航业发展将形成新的内生动力。

  旅客运输量持续攀升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创新高。7月份至9月份,旅客运输量分别为6242.9万人次、6396.4万人次和5348.9万人次,日均分别为201.4万人次、206.3万人次和178.3万人次。第三季度旅客运输总量达到1.8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旅客运输量达到1.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8.9%。

  对于民航旅客运输量持续攀升的原因,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葛金梅认为,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消费恢复进程加快,服务消费增长势头较好,旅游市场加速回暖,在商务活动、居民休闲消费以及旅游需求释放的带动下,民航客运市场需求旺盛。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至9月份,我国航空公司累计实现盈利96.4亿元,同比减亏增盈1371.2亿元,14家航空公司累计实现盈利。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朱耀春认为,航空公司之所以恢复盈利,一方面得益于民航出行需求反弹。随着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航空旅行需求开始恢复,我国国内市场逐渐放开,国际航班也加快恢复,旅客出行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飞机运行效率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飞机日利用率8.1个小时,同比提升3.4个小时。全行业正班客座率77.6%,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

  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提供信贷和财政支持等方式支持航空公司渡过难关,解决企业的经营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减轻经营压力,对缓解航空公司财务压力、提高盈利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2024年,我国民航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恢复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宽体机的日利用率将有所提升,成本有望得到改善。”葛金梅建议,航空公司要抓住市场复苏的机遇,提升盈利水平。一是聚焦国际航线和航空货运,优化航线和资源配置,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推出“ 民航+旅游”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加速释放的旅行需求。

  货运规模加快恢复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民航业完成货邮运输量71.9万吨,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2.8%,连续4个月超过疫情前水平,规模创历史新高。

  国内航线方面,受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影响和“双11”促销活动带动,货邮运输量环比增长7.4%,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92.8%,恢复率环比提高1.2个百分点。国际航线方面,国际航空货运需求旺盛,货邮运输量环比增长5.4%,较疫情前同期增长24.1%。

  截至2023年11月底,民航业共完成货邮运输量661.0万吨,货邮运输规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9%。其中,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411.0万吨,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9%。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250.0万吨,达到2019年同期的113.7%。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航空货运发展,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庾建议,围绕“空中丝绸之路”制定战略指引,增强支持力度。提高对国际航空物流建设的重视程度,对于拥有远程货机的航企予以资金支持,针对国际新增货机运力、新开航线进行政策扶持,在航权时刻等货运关键发展要素上提供政策支持。同时,通过专业化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物流综合服务商。引导加强航空物流企业与国内重要枢纽机场、物流园区、自贸区、保税区等物流聚集区的合作力度,优化用地政策,加速构建航空物流服务网络布局。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干斌表示,随着跨境电商业务的蓬勃发展,航空货运业务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航空货运具有快速、安全、可追踪等优势,能够满足跨境电商商品对快速、可靠物流服务的需求。2024年,跨境电商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推动航空货运需求的提升。

  南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加大投入完善运网,计划2024年引进2架77F宽体货机,宽体货机机队规模达到19架。二是加快临空设施建设,夯实航空物流地面保障能力,投资新建国际进港货站。三是推动流程创新,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建设,推广前置安检短途驳运业务,将服务场景前置到产业客户的仓库,努力实现物流从产业仓库到飞机腹舱的快速直达。

  “双向齐飞”释放潜力

  新的一年,民航业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需要国内国际市场“双向齐飞”。

  当前,持续推动构建“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是民航业挖掘国内需求的必由之路。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系教授李桂进建议,必须坚定不移推广“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减少经停航班比例,构建“直飞+中转”的航线网络。要全面推广通程航班,把推进跨航司通程航班作为“干支通,全网联”工程的重中之重。此外,建议相关决策部门统筹考虑支线机场、支线飞机和支线航空的协调发展,精准施策,力争早日把基本航空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同时,打造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支线承运人,适时引入运力购买协议(CPA)模式。

  2023年,我国国产大飞机取得长足发展。5月28日,C919大型客机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12月16日,C919飞越香港维多利亚港。

  民航业资深人士林智杰表示,C919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为全球的航空公司和旅客提供了新的产品选择,促进了全球民用飞机市场的良性竞争。

  “我国坚定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子。”朱耀春认为,C919不仅是一款飞机,更是一个强大的“新引擎”,牵引着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化迈进。通过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用飞机产业五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提升大飞机的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

  国际航线方面,多家旅行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元旦和春节机票搜索、预订量上涨。自2023年12月1日起,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实施了免签入境政策。在中国与多国推出互免签证等利好政策推动下,出入境机票预订较为火热。

  截至2023年12月24日,在线旅行平台去哪儿2024年元旦假期机票提前预订量比2023年元旦增长1.5倍。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表示,从平台预订量看,2024年1月份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名为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

  “在2022年取得的诸多成绩中,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大量承接是中国船舶工业的最大亮点。”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仅是LNG运输船份额不断攀升,还有大量接单高端客滚船、风电安装船以及双燃料船舶等,中国造船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正向高端制造迈进。

  薄板虽轻,却易变形,进而导致船体结构错位,影响美观。为此,外高桥造船增建了邮轮专用薄板智能生产车间,采用激光切割、激光复合焊等技术,提升薄板调运、切割、加工和建造的效率与精度。

  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海运、造船业动向及展望》进一步预测,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美国高利率影响,特别是随着海运业行情的恶化,2023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将比2022年减少约四成。

  “用工荒”背后是代工模式下日益逼仄的劳动环境。“现在永康租房至少要六七百元一间,但工资只有五千元左右,在中西部可能也能拿到这么多钱,很多人过完年就不愿意来了。”袁永华说。

  为研制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从设计规划、工艺工法到现场管理,中国船舶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几乎全面革新了此前的造船技术。

  如果仔细观察,近三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造船三大指标的计量单位出现了变化,在单一载重吨(DWT)口径基础上,增加了更国际化的修正总吨(CGT)指标。国内修载比(CGT/DWT)已从2020年的0.356上升到2022年的0.468。“修载比提高,说明承接的高端船舶更多了。”李彦庆说。

梁柏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