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风景线)年轻人随《繁花》“约会”老上海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18 06:50:14

  中新社上海12月31日电 题:年轻人随《繁花》“约会”老上海

  作者 李姝徵 杨海燕 周孙榆

  “先去复兴公园,接着是圣尼古拉斯教堂、南昌大厦、国泰电影院,然后是卡德公寓、美琪大戏院……”31日,趁着“元旦”小长假来沪旅游的王灵灵向记者展示了一条“繁花主题”的城市漫步路线。

  “晚饭可以早一点去红房子西菜馆,中间这一段行程可以搭24路公交车……”王灵灵打开手机备忘录,如数家珍:“小说里,沪生就告诉阿毛可以坐24路回家。”

  在王家卫镜头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生机勃勃。如今,在繁华的上海仍能寻到不少旧时光的痕迹。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悉心分享以《繁花》为主题的CityWalk(城市漫步)路线。

  《繁花》中,玲子与阿宝在进贤路上合开了一家充满市井烟火气的餐厅“夜东京”。这条数百米的小马路,如今仍是年轻人喜爱的“打卡地”。在进贤路上,服饰店、西餐厅、咖啡馆挤挤挨挨,穿过街面马路进入弄堂,仍是老上海的市井生活风貌。

  “书里第一页就写到进贤路。”在老弄堂里穿行的王灵灵似乎领略到了弯曲弄堂的“个中滋味”,她转头说:“走这些地方,得先看一遍小说才有代入感。”

  不仅是年轻人本就爱逛、爱来的进贤路,一些颇具“年代感”的地点也在年轻人中“翻红”,比如《繁花》中多次出现的美食一条街——“黄河路”。

  “黄河路的鼎盛时期,也是我曾经都经历过的。”苔圣园酒家店长陈宗佘表示,《繁花》将大家拉入了黄河路曾经繁华的回忆。“1996年,我们就在黄河路了。”黄河路粤味馆厨师长丁毓明说:“最繁华的时期,从北京路到南京路,这一段全是饭店。”

  在生长于上海的“80后”吴昊记忆中,“黄河路”是一条曾经红火的街区。“以前的黄河路上有大饭店也有单开间的小餐厅。”吴昊回忆:“不过后来没那么红火了,只有国际饭店楼下一直有人排队买蝴蝶酥。”

  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黄河路在年轻人中也“火” 了一把。

  记者30日在黄河路上看到,街角聚集着一群围着“苔圣园”店招拍照的年轻人。“这几天来拍照的人很多。”街边饭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这条马路在‘70后’‘80后’中很有名的,现在电视剧一放,年轻人也都知道了。”

  一部《繁花》,也激起了上海人心中的“涟漪”。

  “从小住在巨鹿路,看周围起起落落,一晃走过了40年。”“年轻辰光(上海话,指“时候”)坐24路到南京西路,走到华亭路;各辰光(那时候)的华亭路人山人海,比现在CityWalk还有意思。”不少上海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回忆过往。

  2023年,江苏省将完成水运建设投资183亿元。计划统筹推进城乡互联互通现代水网建设,优化提升内河水运设施网络,加快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宿连航道二期工程,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

  为了让海内外游客尤其是归乡的侨胞沉浸式体验闽南年味,梧林古村落以“侨春有吉”为主题,主要在1月22日至27日以及元宵节期间,延展吉灯、吉焰、吉戏、吉市、吉作、吉愿、吉食、吉物、吉事、吉影等十大主题体验活动。

  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就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推崇。古往今来,在漫漫时光长河里,皇宫贵族、名人雅士、文人墨客“大家”都爱汾酒。近年来,复兴的汾酒改革归来,进一步走近大众消费者,以“中国酒魂”的丰厚底蕴和实力品质不断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文化需求,赢得更广泛意义上的“大家”的喜爱。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太原1月19日电 (刘小红)“过去的一年,山西完善机制巩固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宏19日告诉记者。

  两年前,童童从北京来到了成都,在这里结婚、定居,也有了自己的宠物狗,但其依然继续在春节期间帮人照看宠物。去年春节期间,她一共接了5只猫、2只狗,一共照顾了它们17天,上门一次收费20元,算下来赚了2000多元。

  退役后不久,庞清佟健冰上艺术中心成立,佟健主要负责运营工作。如今为人父母的二人都已过不惑之年,但穿着便服站在一起,他们的气质依旧出众,让人联想起这对组合曾经在冰场上的样子。

黄彦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