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红头文件”行骗牟利 传播伪科普误导公众——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5月辟谣榜综述

来源: 北青网
2024-06-12 22:44:32

  假冒官方行骗敛财。5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红头文件”、虚构官方项目等方式,打着“领取补贴”“投资项目”“发放国债”等旗号,设置骗局,实施诈骗。如冒充国家 部委发布“扫码可领‘2024年个人劳动补贴’”邮件,伪造“官方”小程序或网站,骗取钱财;打着国家工程或项目的幌子谎称“‘藏水入疆’工程将于9月正式开工”“新疆5G机站管网线路预埋项目施工”,发布所谓投资项目帖文,诱骗投资;假借财政部发行国债之名,伪造“红头文件”,声称“收到‘国债发放通知书’便有机会申请提款288万”,诱导转账。此外,还有人造谣称“文旅部门帮某农家乐推荐引流”,实则是为博取眼球、吸引游客故意编造的不实言论。

  捏造事实搬弄是非。个别自媒体和网民或虚构杜撰、捏造事实,或捕风捉影、夸大其词,或混淆视听,颠倒黑白,造谣传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比如,谣言“广东交通最落后的县没有国道”“四川凉山最落后山村不通电”与事实严重不符,歪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成果,对涉事地方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谣言“‘中国最贵景区’楼兰故城门票3500元”“新疆克拉玛依有风力机着火损失千万”“河南郑州地标建筑‘大玉米’楼被大风刮歪”等纯属捕风捉影,刻意博人眼球,徒增网民担忧情绪。还有个别自媒体利用网民对大熊猫的关注和喜爱,编造“旅美大熊猫‘洋洋’口吐白沫、饿得啃墙皮”“大熊猫国际合作是‘将大熊猫送给外国人做黑实验’”等谣言,抹黑我国大熊猫保护和国际合作工作,伤害社会信任。此外,根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披露,所谓“所有人入境中国都会被查手机”的谣言,出自境外反华敌对势力故意造谣抹黑、搬弄是非,实属荒谬至极。

  胡乱科普误导认知。一些自媒体为博眼球、引流量,利用人们对各类科学知识的好奇和需求,制作散布网络伪科普,不仅误导社会公众,有些甚至借机兜售各种保健品、营养品、化妆品,令网民上当受骗。比如谣言“河南小麦单产破2500公斤”无视农业生产和科技发展客观规律,信口开河炒作小麦产量,严重搅乱公众认知;“发生在我国的红色极光是‘假极光’?”“太阳耀斑会导致头痛、失眠?”等说法看似新奇,实则缺少科学依据和严谨论证。另有“靠吃减脂餐就能轻松变瘦”“结石患者不能吃豆制品”“每天只需睡2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等说法,打着“科学”的幌子传播似是而非的观点,渲染焦虑情绪,误导人们日常健康生活。

  这项规定的有效期是自2022年11月11日起半年内,但是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在此期间,商业银行对于已经出险房企的项目,特别是其中剩余货值较小、资不抵债的项目依然难以提供资金支持。“一些前期已售房源占比较高的项目往往难以获得新增贷款,因为后续可处置的资产较少。”

  事实上,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的立法早已起步,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他说,要着手总结好第一批主题教育的做法、经验、成效和不足,早谋划、早安排第二批主题教育,做到心中有数、无缝对接、压茬推进、衔接联动、有机融合。

  ——叫嚣“全力强化吓阻”,暴露“以武谋独”祸心。赖清德扬言要加强非对称战力,让台湾更能应对军事威胁。此言论根本罔顾事实、倒果为因。“台独”与和平水火不容,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才是台海和平真正的威胁。

  7月7日,证监会网站显示,近期,针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过往年度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从事支付结算业务、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金融管理部门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反洗钱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此外,针对以往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金融管理部门近期也对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人保财险和财付通公司等实施了行政处罚。

  因有着严格的监管条款,《人工智能法案》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长了许多尖锐的“牙齿”。不过,该法案也试图在强监管和创新之间寻求平衡。

胡钰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