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十几万进大厂”?别让“付费内推”扰乱就业市场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21 11:14:14

  高价“内推”服务的戏码,每年都在上演。有的机构公开宣传时只说提供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服务,要价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客户按照提示添加卖家联系方式后,他们就会兜售“包过内推”等服务,要价非常高。

  “付费内推”并不靠谱。一者,现在互联网大厂招聘越来越规范,违规的“付费内推”基本没有可操作空间。二者,从媒体近年来的披露看,“名企实习”“包过内推”背后其实多是诈骗套路。在某知名投诉平台上,以“内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不少求职者反映过“付费内推”的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问题。

  “付费内推”乱象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一些不法机构利用了求职者的焦虑、迷茫心理。比如,炒作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存在信息差和渠道差,事实上,有的机构讲授的内容与公共平台上的免费资源没什么差别,所谓的“内推渠道”也是一些网上的公开招聘信息和联系方式。

  “付费内推,十人九悲”,治理和打击此乱象必要而紧迫。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帮助毕业生防范“黑中介”“招聘付费”等就业陷阱,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招聘欺诈、恶意解约、“培训贷”等违规违法行为。这样的 行动是有效的。相关部门还要再多一些合力,为求职者营造放心的就业环

  企业强化内部管理,防范“内鬼”也至关重要。几年前,某互联网头部企业发布过一起反舞弊调查:多名员工与中介合作招募实习生,员工负责安排虚假的远程实习,从中分利。对类似情况,相关企业应引起重视,举一反三,规避“付费内推”等违规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此外,用制度护航,为毕业生实习营造无忧环境也是公众的呼吁。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一大困境是急需实习机会以获得职业体验和毕业证明,这恰恰容易被某些商业机构利用。扭转此问题,需要在劳动保障、教师指导以及劳动报酬等方面建立并完善实习制度体系,而这需要相关部门、高校及企业共同发力。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然而,也有个别西方媒体对中国防疫政策调整的报道始终离事实真相很远,离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主流感受很远。在这些媒体编织的叙事中,中国抗疫政策“转得太快,没有准备”,这完全是充满偏见的炒作抹黑和别有用心的政治操弄。

  18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的有关情况。

  从曾经驰骋绿茵场到现在担任主教练,水庆霞从这批年轻球员身上看到了传承,“年轻球员很有朝气和拼劲,展现了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在海口集训中,队员陈巧珠在训练中非常投入,她说:“我在2018年就入选国家队,但每逢奥运会、世界杯等大赛,总是被伤病困扰,这让我感到特别遗憾,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次机会。”

  该篇署名文章当日在葡萄牙卢萨社、《今日澳门报》《澳门论坛日报》《澳门平台报》《句号报》《澳门邮报》《每日时报》《澳门商业杂志》、澳门广播电视等葡英文媒体发表。文章称,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优化管控措施,将工作重心逐步由防控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15时12分,列车从哈密站发车后,他突然听到隔壁卧铺间有人找列车长求助。

李宏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