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

来源: 央广网
2024-06-08 01:27:21

  长期以来,“三北”工程坚持治沙致富并重、增绿增收并举,依托工程建设适度发展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沙产业,实现了由绿变美、由美而富的华丽转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鲜活案例在三北大地不断涌现。

  库布其,我国第七大沙漠,我国光伏治沙的试验田与先行者。这里催生了一场“生态+产业”的革命: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绵延不绝,沙生植物随风摇曳,绵羊、家禽等悠然自得,形成了一幅“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生态画卷。坐落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我国目前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经过近两年治理,治沙工程已完成绿化种植3000多亩、草方格铺设1万亩、芦苇沙障铺设1万多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修复10万亩沙漠,年均减少向黄河输沙200万吨。

  在新疆阿克苏,每年四五月大棚里的西瓜和哈密瓜率先成熟、六七月葡萄挂满枝头、八九月香梨清香扑鼻、十月红枣簇拥成团……这个飘香的“丰收果盘”,来自贫瘠的戈壁荒滩。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30多年来,柯柯牙薪火相传,累计造林120多万亩,逐步探索出“以林养林”模式,培育出驰名全国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等果品产业,经济林已占整个柯柯牙绿化工程的86%,林果收入已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

  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近半个世纪来累计治沙150万亩,将沙线逼退了25公里,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足1%上升到42%。治沙害,用沙利。沙坡头区坚持保护优先、重点修复、适度利用的思路,大力发展沙漠旅游业,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40余年来,“三北”工程区经济林干鲜果品年产量从不足200万吨提高到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1500多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治沙又致富的“双赢”路越走越宽广。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文章《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

  报道指出,许多美国人对情况迅速改变持非常悲观的态度。总统乔·拜登去年签署法案打击枪支暴力——这是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国会通过的首个此类举措——绝大多数人表示支持。但皮尤研究中心调查发现,78%的人表示,他们认为法案不会起多大作用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世界都处在疫情阴霾下,幸好我们还有冬奥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美国传奇滑雪名将肖恩·怀特的一句话道出无数人的心声。

  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因山得名,缘山而美,有着丰富的矿产、森林、草原、河流等天然资源,更有着悠久的民俗文化。

  此次联合护航演练由第42批、43批护航编队交替组织指挥。护航过程中,两批护航编队科学组织、密切协同配合,实时与“商船”保持沟通联系,全程掌握“商船”动态,多次进行反恐、反海盗演练。其间,淮南舰紧急出动舰载直升机前出巡逻警戒。

  专案组民警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网上视频会谈等方式与境外数字货币发行机构对接,开展了多轮跨国对话。

  是“人民楷模”王继才生前所种

赵文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