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冰天雪地中的文艺:世界了解中国黑土地故事的一扇窗

来源: 砍柴网
2024-06-24 22:16:38

  中新社吉林3月10日电 题:冰天雪地中的文艺:世界了解中国黑土地故事的一扇窗

  中新社记者 苍雁 石洪宇

  惊蛰时节,东北大地渐现暖意。陈淑江的画笔蘸了清新的绿色,勾勒起即将到来的春耕。

  “主业种地,副业画画”是51岁的陈淑江给自己的定位。眼看着庭院里的积雪慢慢消融,他便一边“备春耕”,一边“画春耕”。

  吉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肥沃的黑土地不仅让农民衣食富足,也在冰天雪地中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陈淑江居住在吉林省桦甸市,这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有农民画家5000余人。30多年坚持挥动画笔,让陈淑江成为中国十佳农民书画家,在美国、日本、加拿大、丹麦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过众多作品,成为世界了解中国黑土地故事的一扇窗。

  “我把黑土地上的民俗和风光融合到画里,也在画里歌颂农民梦想。”农闲时,陈淑江画笔不离手。

  与陈淑江不同,齐双是用相机拍摄的“光影之美”记录乡村变化。

  70岁的齐双是吉林省蛟河市拉法街砬前村人,家中几代人均以耕种为生。摄影是齐双的一大爱好,一位英国女摄影家看过他拍摄的作品后非常喜欢,慕名来到蛟河采风,亲身感受这片土地上的人文风情。

  在蛟河,和齐双一样的农民摄影师有近百人。通过他们的镜头,真实呈现了中国乡村之变。这些视角独特的作品,对当地旅游资源推介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夜风侧身,吹斜一盏门灯,小村寂静。月光白,烟火轻……”58岁的张晓英在诗里常常写到她居住的村庄。张晓英是蛟河市河南街保家村农民,也是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龄”已有40多年。

  张晓英创办的报纸《山花》,吸引了来自附近村庄的农民投稿,内容包括诗 歌、小说、散文以及摄影作品。这份“文艺报”的发行量不大且出版不定期,但在当地10个乡镇近30万农民群体中却很有

  “帮助农民实现文学梦,也是我的梦。”张晓英说。

  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认为,广袤的黑土地滋养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艺。无论是摄影、农民画,还是诗歌文学,创作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这是形成文艺风现象的主要原因。”(完)

  12月3日,护士长吴春芳带着11位医护,前往南区开辟了新的“病区”。南区原本是密接隔离点,但当时“社会面压力太大了”,又变成方舱,接纳了约800多名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医护也增加至30多名。

  而针对市场上借机哄抬连花清瘟、布洛芬、抗原试剂、N95口罩价格,实行捆绑销售等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坚决打击。16日,省市场监管局已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9起涉疫物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名字的张富清一下怒了,问儿子:“不说是省里来人吗?咋还见报了!”最后,还是媒体人支了招:告诉老爷子,你今天把自己的事迹讲出来,让媒体宣传出去,就是和平年代给党和人民做的新贡献。

  1975年夏天,大儿子张建国高中毕业,恩施县城有国企招工,张建国符合要求。可是,张富清二话没说给儿子打包了行李,要他去条件最艰苦的杂货溪林场当伐木工,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

  多家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表示,目前新冠疫情还未挤兑病床资源。一位不具名的贵州某乡镇卫生院院长指出,因为对新冠的恐慌情绪,一些住院病人近期都加快了出院,不是特别紧急的住院需求也选择往后推迟,住院率反而下降。

  12月7日,北京市宣布,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此后,这家临时方舱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每天有100多人递交特殊解离申请书,但也有患者迟迟不愿离舱,在舱外,有患者“提前预约都进不来”。

徐诗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