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且末县沙漠腹地逾9万亩红枣喜获丰收

来源: 红山网
2024-06-22 20:25:13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3日电 (刘雨珊 苏鑫 马江辉)“打枣啦!……”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疆巴州且末县的9.35万亩红枣喜获丰收,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连日来,新疆巴州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托格拉克勒克村的枣农古丽胡玛尔·买买提正忙着打红枣,伴随着竹竿富有节奏的敲击声,一颗颗色泽鲜红、形状饱满的有机红枣从枝头落下,农民们欢笑着将红枣捡入枣筐,不一会儿,地头的三轮车中就装满了丰收的红枣。

  新疆巴州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村民古丽胡玛尔·买买提说:“我们家种红枣已经15年了,以前是爸爸收枣卖枣,如今我和老公负责红枣种植和售卖。今年能挣3-4万块钱左右。”

  新疆巴州且末县光热水土资源富集,是发展绿色农副产品以及特色林果业的“宝地”。为扩大红枣栽培管理技术推广服务的示范效应,当地政府从红枣的育种、栽培、管理到红枣产品的加工工艺、质量标准以及鲜枣采收、采后分级、包装、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定期对枣农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广大枣农的种植管理水平。

  新疆巴州且末县红枣科技服务中心林业高级工程师艾尼瓦尔·艾拜介绍,今年,且末县种植红枣面积有9.35万亩,挂果面积有8.5万亩左右。今年全县预计产量可以达到3.17万吨,产值4亿元左右,涉及农户有8600多户。

  新鲜采收的红枣很快被送往当地的红枣加工车间,经过除杂预分选、三次清洗、热风烘干、回软定型、光电分选、精选、加工、包装等工序,甜滋滋、红彤彤的红枣就被加工成枣片、枣干等产品等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市场。

  新疆且末小宛有机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车间主任杨世彤说:“主要加工的红枣系列产品以大宗商品来铺向市场,然后我们也做一个深加工,对红枣做一个去核切片,然后加工成枣片,做枣仁派食品。通过这一两年的发展,带动本县80人的 就业。”

  为加快红枣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步伐,新疆巴州且末县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与全县各农民红枣专业合作社签订有机红枣收购协议,年红枣收购及加工能力10000吨,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有效联接。

  新疆且末小宛有机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蒋德军表示,优质红枣系列产品除了供应全国市场,我们还计划向国外出口。

  通过各族群众20多年的红枣种植实践,新疆巴州且末县已成为全国公认的最优良的红枣生产基地之一,先后被认证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枣)标准化基地”“中国红枣之乡”。2021年9月,“且末红枣”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

  邮轮上的二十几部电梯、能为六千人服务的中央空调等,目前都只能进口。陈斌毅曾对媒体讲过一个故事,为了船上一个玻璃啤酒罐,他曾找遍全国厂商,最终发现只能进口。因为全世界只有德国一家公司生产玻璃的啤酒罐,价格很高且每年产量有限。“没有其他公司愿意做,一方面因为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产量有限,市场本身也很小。”

  永康的务工人员多来自云南、贵州等地。“如果没有云南贵州的劳务输出,(永康)很多厂可以关掉了。”袁永华说。近年来随着云贵等地区扶贫工作的进展,贫困人口减少,愿意跨省打工的人也少了。以云南为例,永康市人力资源中心的工作人员透露,云南镇雄是永康的主要人口来源地,高峰期时,仅镇雄前往永康务工的人群就接近20万人。

  2022年,中国有6家造船企业进入了全球造船三大指标的前10强名单。然而,在40年前,当胡可一刚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进入江南造船厂时,世界船市上几乎看不到中国船企的影子。

  在过去,哈尔斯工厂的流水线上密密麻麻都是人,现在人员精简,生产工序也逐渐“由长变短”。吴兴介绍,通过工序整合,在不影响成品的前提下,流水线上的工序减少,所需工人数量减少,生产效率也得到提升。

  2022年8月8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外高桥造船正式开工建造,编号是H1509。“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已初步掌握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是向大型邮轮批量化、系列化建造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国产大型邮轮总设计师陈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多位幼儿园园长指出,未来,幼儿园的大盘可能进一步分化,公办和民办的角色和定位会更加明确,公办“托底”,民办提供差异化服务,现在“卡在中间”的普惠性民办园会逐渐向两头演变。

洪彦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