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沈阳开幕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09 17:15:11

  中新社沈阳6月8日电 (记者 韩宏)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8日在辽宁沈阳举行,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是广大文物工作者致知力行的答卷,是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根基。他强调,要筑牢文明基石,实施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夏商文明研究工程,依托文物考古成果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

  开幕式上,公布了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举行国家宝藏(启蒙奠基)系列纪念币发行仪式,开展“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主题讲述、“文明时刻”文物传播项目推介,并为“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揭幕。

  何勇说,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打造数字云冈,为云冈的保护与治理、建设与发展提供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支持”,包括向考古人员共享文物、为文保人员提供监测数据。孙波也表示,对于云冈石窟这类大型遗产的保护工作而言,数字化有助于更立体地了解洞窟中的病害,为治理效果提供科学的评估依据:“理想的石窟保护是分为四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抢救性的,第二阶段是科学性的,第三阶段是模拟性的,第四阶段是艺术性的。我们现在处在第二阶段,希望更多领域、更多学科、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尽管所有文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但相比可以创造微环境加以保护的小型文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石窟,所面临的威胁要更多也更难以抵抗。云冈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孙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人为的破坏,影响石窟的不稳定因素主要还涉及三类:“一个是物理性的,原本山体是一个整体,后来工匠把它掏空了,从结构上来说就失稳了;一个是化学性的,比如大气粉尘、降水;一个是生物性的,比如有些动物在洞窟里面筑巢,一些小动物在佛像上攀爬,还有一些树木的根劈作用。”

  2023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以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总台记者 王博)

  “过去五年,是海南极为特殊、极具考验、极富成效的五年。”中共海南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斌在会上介绍称,过去五年里,海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6%,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4%、8.2%。

  “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尝试端茶倒水的服务行业,或者做个外卖员,去体验服务别人的感觉。”当被问及未来自己可能会尝试哪些“跨界”行业时,杨力维犹豫了片刻还是说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

  克孜尔之后,石窟沿河西走廊才进入中原腹地。唐朝时,皇帝两度入蜀避祸,政治经济重心一度南移,石窟的火种又传入巴蜀,以至西藏。“我们一般把(中国)石窟分成四个大区,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主要是现在的四川重庆还有江浙一带、西藏地区。”杭侃说。

张冰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