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法治网事②】普法“搬”上网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来源: 直播吧
2024-06-21 16:10:33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普法工作也与时俱进,将普法内容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随时随地接触到法律知识,了解各项最新政策法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提高着法律知识的传播效率,也扩大了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

  普法“搬”上网,不仅是普法形式的创新,更是普法理念的革新,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对普法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群众的期待与追求。网络普法提供了双向交流的平台,通过邮件、留言板等,人们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反馈意见,使得原先单向的法治宣传,变为双向的传播互动,更有助于普法工作者及时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宣传策略,进一步实现精准宣传。

  同时,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网络普法的形式更多样化,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微短剧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综合宣传。专业化的“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网言网语”,活化宣传贴近群众,使普法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灵活,让法律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群众面前,增强受众的关注与兴趣,也使得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网络平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创作出大量优秀网络普法产品,普及宣传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解答网络传播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发布网络法治典型案事例等,收效良好。“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吸引超220万人报 名参赛,竞赛访问量逾1.64亿;全国建立以普法为主要任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超过3万个;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注册学校超过21万所,用户数1.78亿……人们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持续提升。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06/461743809.jpg" alt="" />

  于是短暂的调整与恢复之后,隋文静和韩聪又回到了赛场。他们不断突破着极限的边界,不仅在四大洲锦标赛和世锦赛上捍卫着自己的荣誉,还第一次拿下了大奖赛总决赛的金牌。2021年8月9日,他们在国际滑联的世界排名中稳居榜首,同年12月11日,顺利进入了国家体育总局冬运管理中心公布的首批花滑项目北京冬奥会参赛名单。

  重大项目建设向来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22年广州市“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情况如何?据介绍,2022年1~11月1654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已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预计全年将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0%。

  记者:闫洁 刘锴 王晓薇

  从细分职业看,司机、配送仓储、建筑装修从业者的平均日均工资收入较高,依次为8263元、7960元和7552元。第三产业中典型职业的蓝领劳动者月均工资收入水平相比于第二产业蓝领劳动者较高。建筑装修、机修汽修、制造业工人等传统蓝领职位的蓝领劳动者月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整体月均工资收入水平。

  新增开通南宁至马尼拉航线航班由菲律宾皇家航空公司运营执飞,机型为空客A320,计划每周五执行1班往返。

王豪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