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海 “共舞” 浙江丽水民族乡村振兴“美美与共”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8 13:31:36

  中新网丽水6月17日电(邵燕飞 周健 鲍凌艳)山水相依,乡村振兴。近年来,浙江丽水充分发挥山海协作机制优势,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以“共舞”之姿助推民族乡村振兴,一幅风景秀丽、产业兴旺、生活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跨山越海 唱响协作“共富曲”

  今年年初,在丽水遂昌三仁畲族乡小忠龙藏冬笋暨畲乡美食年货节现场,小畲味“石榴红”共富基地与正中莹石、浙江省交工集团等4家企业正式签订价值20万元的年货采购协议。此前,小畲味还与嘉兴南湖、绍兴诸暨、宁波象山等地签订价值百万元的订单。

  “去年,小畲味销售额收入突破550万元,带动900多户村民增收200余万元。”算起去年的收益,小畲味负责人程卫星喜上眉梢。小畲味的走红,离不开民族乡村“双百结对”的赋能。作为山海协作的帮扶对象,三仁乡利用帮扶资金,将小忠村村集体闲置多年的房屋改建成农产品展示厅和电商直播间,借互联网翅膀让“好畲味”“好畲品”跨山越海飞入千家万户。

  另外,自遂昌银都村被纳入民族乡村“双百结对”行动和“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几年间,银都村利用获得的帮扶资金建设了村级综合楼、山海情“石榴红”共富基地、千年银都研学基地和光伏发电等项目,村庄也从原来的“落后村”,一跃成为“模范村”。

  小忠村、银都村的蝶变,只是丽水民族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丽水市委统战部以“同心共富”品牌建设为契机,立足民族地区生态和区位优势,全力打好“双百村结对”“山海协作”等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外聚合力、内强动力”乘数效应,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

  问海借力 勾勒绿水青山“新蓝图”

  在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中,如何创新运用好“问海借力”这把“金钥匙”?近年来,丽水整合资源,不断挖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让资源盘出了“新景象”,也让绿水青山有了“新钱景”。

  丽水市莲都区丽新畲族乡马村依托宁波—丽水山海协作建设的资源优势,以“黄金水道、古韵马村”为主题打造了系列具有“网红”效应的景点。星空帐篷酒店、临溪生态露营区、水上游乐园、网红公园……去年以来,凭借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马村露营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前都没什么人来我们这里旅游,现在周末节假日都是爆满,车都停不下。”谈起马村的变化,马村党支部书记赞不绝口。

  借助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优势,松阳县板桥畲族乡板桥村通过山海 协助援建资金建设周权文化传承和发展基地,恢复失传近70年的“周权故里桥灯会”,探索研发以诗词文化为主题的此山茶,以茶为媒推动文化茶发展。此外,还围绕板桥村籍元代诗人周权的《此山集》深入挖掘慈孝文化,激活本土优秀传统

  据悉,丽水市委统战部积极搭建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平台,全面推动民族特色村寨提档升级,为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民生改善、主导产业发展等提供资金支撑。同时,实体化开发畲族传统婚嫁体验、民族研学等旅游产品,深化挖掘民族非遗故事,不断为民族乡村振兴赋能。

  全域共赢 开启“双向奔赴”新征程

  在山海协作的指引下,嘉兴港区与丽水云和县开启了民族乡村振兴新篇章。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以产业帮扶、项目帮扶、智力帮扶、精准帮扶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帮扶,助力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让安溪民族乡村振兴事业红红火火,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山海协作的牵手,不仅在于带动“山”的经济,更在于“山”和“海”的全领域协作共赢。嘉兴港区发挥产业、资金等优势,云和县依托土地、富余劳动力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着力打造一批合作平台、推动一批项目实施、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重大成果。

  “我们将继续借力山海协作推进民族乡村产业发展,在消费帮扶、科教文卫等多领域开展协作交流,全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工程,开启两地合作共赢、携手共进新征程。”丽水市委统战部民族处负责人表示。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下一步,丽水市委统战部将充分发挥民族乡村“十百千万”工程作用,坚持走好“山海路”、持续念好“山海经”、同心唱好“协作曲”,奏响民族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乐章,助力山与海的“共舞”。(完)

  郑织文的丈夫是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军事法院院长、第二炮兵顾问的开国少将金如柏。知名军事专家、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少将是金如柏、郑织文夫妇的二儿子。

  在座谈会现场,李鸿忠提到,建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人大监督特别是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重大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6月,她被授予山西省“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同年8月她成为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直至如今由高校转入政坛,任大同市副市长。

  答:执法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是校外培训执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办法》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一条建立了执法监督机制,压紧压实执法责任,着力提升校外培训执法效能。一是建立挂牌督办机制。明确规定对于重大违法案件,上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挂牌督办,提出办理要求,督促下级部门限期办理。二是建立公开通报机制。明确规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将案情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通报,形成警示震慑,同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统计报告机制。明确规定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违法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校外培训违法形势分析、案件发生情况、查处情况等逐级上报。四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具体规定了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中需追究责任的4种情形,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力求通过执法监督机制,督促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久久为功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守护孩子快乐童年。

  张超超一行实地调研了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听取学校建设发展情况汇报,察看艺术活动大厅、思政课项目式研究活动展室、航模科技大教室、体育馆等,看望慰问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就抓好教育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据企查查数据,2019年,无锡尚口香食品有限公司因在一次现场检查中,被发现有未标生产日期的“普通职工餐(牛排头子)”及超过保质期的“小精肉(黑椒)”2种食品,被没收标签不符合规定的牛排头子2000公斤,并被罚款20.9万元。

黄昱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