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传承非遗壮族嘹歌 新潮演绎助传唱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18 02:37:51

  中新社南宁6月16日电 题:年轻一代传承非遗壮族嘹歌 新潮演绎助传唱

  作者 林艳华 俞靖 王伟臣

  广西纳娋组合推出以壮族嘹歌为主旋律的新潮民歌作品《欢壮》,在唱段中融合壮族方言和普通话,加以流行伴奏,颇具当下审美。

  “新颖的编曲和演绎方式能让壮乡山歌更好传唱。”该组合成员滕符巾近日受访时表示。

  壮族嘹歌是广西古老山歌,因歌词中带有“哈嘹”“嘿嘹”等衬词而得名,流行于百色平果、田东等地区。2 008年,壮族嘹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校园走出,传承山歌文化。广西纳娋组合由四名热衷山歌文化的女生组建,四人从广西艺术高校毕业,有“95后”也有“00后”,年轻活跃的思维让传统山歌焕发新生。

  滕符巾介绍,组合成立后,常常通过创作新潮民歌来推广山歌文化。她们所创作的歌曲《欢壮》,使用百色平果的“哟依嘹”曲调编创融合。由于传统壮族嘹歌以壮话演唱为主,为打破语言隔阂,她们在壮语唱段中融合普通话,保留壮族嘹歌唱腔魅力的同时,令作品通俗易懂,更易传唱。

  此外,滕符巾在2023年因参与创意杂技剧《百越稻盛》,赴马来西亚演出,凭借山歌与杂技元素相结合的新颖演绎形式,传统壮族嘹歌唱响海外。

  “年轻人更容易将山歌与当代流行文化相结合,使山歌更具时代感和亲和力,从而吸引年轻群体的兴趣。”滕符巾说。

  在广西百色田东县,每至壮乡节庆时,人们赶歌圩,以嘹歌会友,已成为当地民俗主要表现形式。田东仰岩歌圩传承人农正甫介绍,壮族嘹歌以即兴演唱,对歌等形式受到民众青睐,但随着壮话等方言在年轻人生活中使用频率的减少,学唱门槛高等因素,让壮族嘹歌面临传承难等问题。

  为让壮族嘹歌延续传承,农正甫收徒传唱,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城市交流,展示壮族嘹歌,并定期在广西高校任教,以“非遗入校园”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嘹歌技艺。

  得益于老带新的技艺传承,壮族嘹歌在校园扎根。师从农正甫的李丽成为少数民族音乐的推广者,作为田东县平马镇中山小学音乐教师,李丽成立了校园山歌合唱团,通过教授壮话,嘹歌技艺等,带领汉族与壮族学子参与歌圩活动,高亢山歌在学堂唱响的同时,让山歌文化根植在壮乡学子心中。

  李丽认为,壮族嘹歌是壮族文化的体现,传承嘹歌让当地方言以及少数民族山歌得以延续。(完)

  在社交平台上晒年度书单,在城市书房里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在热闹的直播间里购买书籍、交流阅读心得……当下人们的生活日常中,阅读有了许多新的打开方式。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全部图书定价总额)规模为871亿元。其中,短视频电商零售图书码洋同比上升42.86%,占比已赶超实体书店。不断变化的线上渠道,为纸质书销售找到新的出口,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新图景。

  <strong>一锅汤,喝出一家人最期盼的团圆</strong>

  两位“社恐”是如何合作的?梁朝伟说和程耳导演的合作,很多时候是不需要讲很多话的。“拍戏的时候我就负责去演,演的过程中如果导演有什么要求,觉得哪里不符合他的心理预期,可以再跟我讲,我觉得团队合作应该是这样的。我从一个演员的角度去呈现那场戏,我觉得讲太多没有用,不如直接演出来好。演完哪里不好你再告诉我,要从什么地方改进,我觉得我和程耳导演的工作过程就是这样的。”

  新年伊始,各地加快对数字经济部署,从发展目标和治理等方面完善数字经济发展。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指出,三里屯酒吧街的品牌不应丢掉 。在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文化和消费多元化的需求,而三里屯酒吧街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相关需求。事实上,随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作为酒吧文化代表的三里屯酒吧街也在向外扩散,北京的特色酒吧与酒吧聚集区逐步增加。所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对三里屯酒吧街进行从一条街到一个街区的升级,在空间区位、设施条件和环境等方面全面调整和提升,既保存原有的基因,也注入新的元素,从而打造丰富、多元化、具有特色的酒吧文化。

  她介绍说,萨拉乌苏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南缘,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地点之一,也一直是中国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地点。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工作中,萨拉乌苏揭露出丰富的地层,已出土大量的化石及石制品,也由此催生众多第四纪研究的重要概念,包括“萨拉乌苏阶”“萨拉乌苏组”“萨拉乌苏动物群”等。可以说,萨拉乌苏旧石器遗存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拉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更成为中国第四纪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

韩俊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