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面值退市后,证监会出手:立案调查!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10 23:22:56

  ST亿利目前已锁定面值退市。截至6月7日收盘,该股报0.59元/股,已连续11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经测算,即便后续9个交易日连续涨停,公司股价也无法回到1元以上。

  立案调查!证监会出手

  业绩预告变脸、39亿元资金存在重大可收回性风险……面对ST亿利一系列操作,证监会正式出手。根据ST亿利公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已决定对公司立案。

  此前6月6日,因业绩预告变脸,上交所对ST亿利及时任董事长王瑞丰、时任总经理侯菁慧、时任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张艳梅予以通报批评。

  上交所发布的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1月31日,ST亿利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45万元至528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1242万元至-9601万元。

  4月23日晚,ST亿利披露业绩预告更正公告,因公司预计对存放在亿利财务存款计提货币资金信用减值准备、对公司持有的煤炭资源补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及联营企业净利润减少等因素,预计2023年净利润更正为-5.96亿元至-4.87亿元,扣非净利润为-7.28亿元至-6.20亿元。

  4月30日,ST亿利披露的2023年报显示,2023年净利润为-5.4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6.75亿元。

  “公司预计2023年度净利润为正,但实际净利润为负,预告业绩与实际业绩相比发生盈亏方向变化,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同时更正公告披露不及时,其行为违反《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上交所在纪律处分决定书中表示。

  39亿元资金或难收 回

  随着上交所的持续问询,ST亿利业绩大变脸背后的隐情,也逐步浮出水面。

  4月23日晚,在ST亿利发布业绩预告更正公告当天,上交所即对该公司业绩预告更正事项下发问询函,要求ST亿利说明财务公司是否已经资不抵债或者存在流动性风险,说明公司从财务公司支取资金是否受限或者存在潜在限制。

  在两度延期后,ST亿利5月17日晚终于就问询函进行回复,称截至2023年末,公司及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分、子公司在亿利财务公司的存款余额为39亿元,已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4.2亿元。亿利财务公司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且因资产分类不实、高管人员长期缺位,于2023年9月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此外,根据ST亿利从亿利资源集团了解到的相关情况,由于亿利资源集团债务违约,经公司对财务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认为亿利资源集团及财务公司在2023年度出现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如果财务公司资产分类及对应的信用减值准备计提进一步调整,则可能影响其财务状况,进而影响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ST亿利在回复函中表示,“结合亿利财务公司的资产、财务状况及亿利资源集团债务违约情况,公司认为从财务公司及时支取资金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和潜在限制。”

  6月4日晚,ST亿利再次补充回复上交所问询函,称公司存放在亿利财务公司的39.06亿元货币资金的用途主要是向亿利集团及其关联方发放贷款,近日公司获悉相关贷款已被划分为次级贷款(不良贷款的一种),存放在亿利财务公司的存款存在重大可收回性风险。

  在贷款五级分类中,次级贷款属于不良贷款的一种,出借方将面临一定资金损失。按现行监管规定,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对应的贷款损失概率在30%—50%之间。

  截至今年3月底,亿利集团持有ST亿利34.24%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亿利财务注册资本为50亿元,其中亿利集团出资37亿元,持股占74%,ST亿利、金威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出资5.5亿元、7.5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11%和15%。

  ST亿利已锁定“面值退”

  ST亿利股价的暴跌,始于2023年报披露后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4月30日,ST亿利公告披露,因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公司股票将被ST,当天停牌一天。

  五一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5月6日起,ST亿利股票即持续跌停。截至6月7日,25个交易日内,该股有24个交易日跌停,股价也从2.05元跌至0.59元,累计跌幅达71.22%。

  值得一提的是,5月24日,ST亿利收盘价首次低于1元,截至目前,该股已连续11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按照交易规则,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处于1元之下,公司股票将终止上市。

  经测算,9个交易日内,ST亿利股价即便每日涨停也无法达到1元,这意味着该股已锁定“面值退”。

责任编辑:杨红卜

  有些是经济性的。疫情虽已过去,但世界经贸复苏依然步履蹒跚。生产、消费、投资三大需求都处于低迷状态,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9个月低于荣枯线,主要经济体的通胀也仍然处在高位,商品消费复苏相对缓慢。外需整体不景气,中国外贸难以独善其身。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跟农业有关,新农业是大势所趋,从事三农行业也会有很多新的政策(扶持)。”选择返乡的“00后”扬州大学毕业生陈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称,这一问题叠加疫情带来的国际分工调整,对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格局会带来一定影响。要稳定中国出口的市场份额,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①第一个期待就是国家政策方面,要针对目前稳增长、稳就业、控风险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出台一揽子、系统性的方案,来对冲目前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压力。另外在促进经济的修复上,尤其是三张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上,要有针对性的一些政策出台。

  针对部分家长关心的中考政策问题,西安市教育局表示已成立专门工作组,将借鉴其他城市做法,结合西安城市发展定位,充分听取广大市民和有关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西安市中考政策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首先,中国申请加入CPTPP,很大程度上会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向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这一更大目标迈进。如果中国加入,就意味着跨太平洋贸易桥梁的贯通。其次,CPTPP是国际公认的高标准协定,该协定对其成员在诸如数字经济、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中国想要加入,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倒逼”,通过达到这种高标准,力推中国与世界接轨。最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中国的加入也会带动其他国家加入CPTPP。此外,刘卿认为,针对一些国家极力聒噪“去风险”以及美国推动的“逆全球化”经济,中国如果加入CPTPP是对此的有力回击。

张佳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