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大部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5-23 20:54:03

  中新网西宁5月22日电(记者 李江宁)记者22日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2023年)》(以下简称《公报》)发布会上获悉,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指数均值为115.9,与近十年平均相比,增大6.1,园区大部水源涵养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中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片区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均有分布。

  据《公报》显示:2023年(1月至9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野牛沟草地生态气象野外试验站二氧化碳净吸收为每年每平方米856.5克,生态系统吸收的碳总量为每年每平方米233.8克,野牛沟草地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

  “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已建成高原地气通量观测站,可为开展国家公园内不同类型地表能量收支、碳源汇评估及遥感反演结果验证搭建试验平台,为公园内固碳潜力估算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青海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周藏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开展公园生态系统碳源汇监测评估业务和评估生态系统碳源汇现状,需要通过不同生态系统地-气间碳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评估不同下垫面与大气交换过程中碳吸收或排放量。从通量观测的角度,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变化特征,评估典型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通过深入研究碳收支情况,更好地理解高寒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状况,以更全面地了解公园的气象变化和生态系统响应,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据介绍,未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将结合现有的试验场地,采用便携式土壤气体测量系统测定二氧化碳通量,探究气候变暖是否会改变园区生态系统的碳 汇能力,为公园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气象评估和预估提供技术支持。(完)

  作为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州文脉悠长,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的德州,曾是历史上主要的漕运通道,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其境内,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之一。

  2022年10月23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华灯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

  自1月8日起,停用近两年的深圳机场T3航站楼国际入境区域正式恢复启用;首都机场入境客运航班恢复至2号航站楼及3号航站楼E区运行,3号航站楼D区暂停使用;白云机场出入境客运航班调整至二号航站楼运行;杭州机场入境航班仍在2号航站楼运行,出境航班则在4号航站楼运行,等等。

  随着2023年春节的临近,春节旅游市场也逐渐“升温”。旅游过年的“大迁徙”景象也初显迹象。

  这两天,北京长安街陆续挂上喜庆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并将在1月14日北方小年夜提前点亮。到时候,亮亮堂堂的大红灯笼,扮靓了“神州第一街”,也守护着祖国的万家灯火。

  凌晨5点就从广州出发到深圳的何悦甜,在深圳湾口岸出口处,手捧鲜花等待她的外公外婆。见到外公时,她激动地和他相拥而泣。她表示,已经和外公外婆三年没有见面了,很开心可以再次与外公外婆一起度过新春佳节。

郑佳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