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姚宝熙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社会各界人士含泪送别

来源: 中华网
2024-06-24 14:12:17

  中新网金华6月21日电 (钱晨菲 成超 童茜)21日,“中国好人”姚宝熙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其家乡浙江金华兰溪举行。 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去,送姚宝熙最后一程。

  姚宝熙,1935年10月出生在兰溪兰江街道姚村,兰溪市第一中学(下称“兰一中”)毕业后考入石油工业部西安石油学校(今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油工业部华东供应办事处,先后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工作。

  虽出走半生,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家乡,从2004年开始化名“木寸”,倾尽毕生积蓄,为兰溪及姚村的公益事业累计捐款1500万元。

  当日,为了送姚宝熙最后一程,许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姚宝熙的生前好友、同事;也有“80后”“90后”“00后”,是曾受他帮助的学生和后辈。

  兰一中高二学生赵雅慧曾在高一时获得“木寸”奖助学金。今天,她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告别仪式。“姚爷爷自己省吃俭用,无私帮助了许多学生,甘于奉献。今天来就是向姚爷爷表达我们的敬意。”她表示,自己将继续努力奋斗,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

  据悉,姚宝熙在兰溪市慈善总会设立了“木寸”助学专项基金,每年以专项基金收益的5万元用于资助兰一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品学兼优的学生。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持续16年,资助学子达1088名。

  今年70岁的洪素琴与姚宝熙相识40多年,两人年轻时都曾在北京工作。回忆起相处时的场景,她泪眼婆娑。洪素琴说,“回想起他的样子,脑海中出现的就是一位朴实的老人。年轻时他就很豪爽,有需要找他帮忙,他一定尽力而为。退休后,他心里装的都是家乡的人和事,和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很知足’。”

  朱春山、朱晓岚父女二人代表当地诸葛镇厚伦村来送姚宝熙。2001年前后,姚宝熙匿名捐款20万元,用于修缮该村桥头朱自然村的古建筑。村民找了他十多年,后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才得知捐款人就是姚宝熙。“姚老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因平凡而伟大。”朱春山说。

  “姚老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朱晓岚表示。

  “今天来送姚老最后一程,他对我们姚村的贡献太大了。他出资修缮了村里的祠堂和古建筑,每年重阳节都会给老人送长寿面、红包,姚村人不会忘记他。”姚村村民姚锡良说。据悉,为了悼念姚宝熙,姚村还特意在村慈善文化园设立了一个追思点。开设的第一天,就有数百名村民前去悼念。

  面对亲朋好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悼念,姚宝熙的儿子也十分感动。他说:“父亲在兰溪生活的这段时间,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和照顾,现在他虽然离开了,但木寸精神会继续传承下去。”(完)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6月13日的外交部例会上回应称,美方为维护自身军事科技霸权,一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中国企业,肆意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和世界贸易规则,严重危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已经到了歇斯底里、不择手段的地步。

  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坑正中偏西位置出土的一根长1.43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463克的金杖,其上雕有人头、鸟、鱼三种图像,内芯残存炭化木渣。在现存的文献中,人类何时开始使用黄金制品尚无明确记载,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首饰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黄金饰物,大致与夏同时,而在殷墟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黄金制品也大多只是饰件。因此三星堆的这支金杖不仅绝无仅有,而且必定象征着古蜀社会某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力。

  公开资料显示,浦永华曾任职于润达光伏(832391.NQ),后离职参与创立了江苏格林保尔新能源有限公司。润达光伏招股书等文件披露显示,浦永华出生于1976年,毕业于淮海工学院,曾先后就职于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小天鹅家用电器、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派克木业制造有限公司,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江苏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副总经理,2014年12月至2020年3月在润达光伏任董事兼副总经理。

  据台湾《中国时报》15日报道,国民党将由副主席夏立言率代表团出席海峡论坛,参加成员包括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林祖嘉、“国政基金会”内政法制组召集人高思博等。国民党表示,促进两岸人民相互理解与交流应是所有岛内政党的重要工作。

  企查查显示,中国虹桥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7月,所属行业为资本市场服务,经营范围包含工程承包、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会议及展览展示、经济信息及技术咨询服务等,今年5月11日新增体育竞赛组织、体育赛事策划、体育中介代理服务、体育经纪人服务等类目。

  《信使报》早些时候援引3位消息人士的话称,台湾问题紧张局势加剧,促使美政府正为可能从台湾地区撤离美国公民制定计划。这篇爆料还称,美国政府尚未公开讨论相关准备工作,美国务院拒绝置评请求。与此同时,虽然五角大楼发言人拒绝直接对这一计划置评,但表示,“我们不认为台湾海峡的冲突迫在眉睫或不可避免。”

林志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