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专家变语料“饲养员” 上海探索“智守”工业比重路径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18 02:43:12

  中新网上海6月16日电 (记者 郑莹莹)在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代,这一技术“利器”如何真正赋能实体经济,备受业界关注。

  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规划师贺仁龙新近就此话题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可以 让工业专家当语料“饲养员”,成为大模型“训练员”,推动大模型真正赋能实体经济。

  他指出,比如危险化学品行业中有很厉害的专业操作工人,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安全事故,这些人年纪渐长,即将退休,但后继人才凋零。

  沪上工业界正在尝试做这么一件事:采集部分专业操作工人的工业语料并进行标注。

  “工业专家可以成为工业大模型的‘训练员’,把大模型当‘宠物’,投喂高质量的数据,将其逐步训练出来,提高工业效率。”贺仁龙说。

  在他看来,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到大模型时代,人人也可成为大模型“训练员”。

  他进一步指出,行业内要形成语料的相关标准,才能围绕产业,庖丁解牛,让大模型真正走进千行百业。

  在他看来,上海有土壤可以着手进行这些“耕耘试点”。

  一方面,上海有工业底子。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上海工业产品曾享誉海内外,形成了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品牌。

  这些年,上海也一直强调“制造乃城市基因”,要守住制造业的一定比重。

  另一方面,上海是中国目前的大模型发展热土之一。在上海徐汇区,2023年9月底,中国国内首个大模型孵化和加速载体——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揭牌,而后不到半年,就有近60家相关企业入驻。

  上海相关部门称,上海培育大模型生态成效初显,截至今年4月上旬,上海累计已有24款大模型通过相关部门备案。

  贺仁龙主张鼓励大模型企业与工业企业的“双向奔赴”。一方面,工业企业可以借此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他指出,很多大模型企业现在靠融资、并不赚钱,要鼓励大模型企业走向产业,落到实处,通过赋能千行百业,实现其自身转型。(完)

  在谭主的记忆里,大陆高铁至少还有两次登上两岸社交平台热搜。一次是2021年初,《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福州至台北高铁的规划赫然在列,“2035坐着高铁去台北”的说法不胫而走,引发两岸网友热议。

  80后、90后小时候,锦州有一条街叫“串儿街”。一到夏天的傍晚,一排排露天的折叠桌子上长满了人。暖黄色的灯光伴着氤氲的炊烟,大人喝酒聊天,小孩举着羊肉串、排骨串,边吃边溜达,串儿街走到头就是夜市。正好串儿吃完了,来上一碗碰碰凉刨冰,解暑又解腻。

  官网简历显示,裴君,男,汉族,1954年12月生,黑龙江通河人,1981年2月参加工作,198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党校党政干部基础科毕业,在职大专学历。

  她到访的第一站是日本,并先后参观了东京大学卡弗里数物联携宇宙研究机构(IPMU)和京都大学汤川理论物理研究所,她发现,日本科研人员的薪酬体系和项目经费是基本脱钩的。所谓科研项目经费只能用于组织学术活动和开展学术交流,不允许用于薪资。相应地,政府会给高校和研究所提供充足经费来保障科学家收入和博后以及学生的工资,无需科研人员自己承担。

  大家关心的“林阳”目前在都江堰基地非参观区安静生活,健康养老;“林冰”和“嘟嘟”在雅安基地非参观区,平安健康,且“林冰”今年没有繁育计划。

  李亮认为,这是一种很有益的尝试,但步子仍迈得太小,每年通过的原创推荐项目很有限,“多数通过的项目背后都由院士推荐和支持”。杨卫建议,基金委应继续夯实推荐者的责任,进一步扩大项目资助额度,容忍一定的失败率,并采用滚动式支持,“重点不在于你支持了多少项,而是确实支持了一些好的项目”。

刘雅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