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冯仲平:中法合作 影响世界

来源: 凤凰网
2024-05-30 12:35:29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中法合作 影响世界

  作者 冯仲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领导人今年的首访选择了欧洲,而首站选择了法国,备受关注,意义重大。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研究欧洲以及中欧关系,近年来,非常深刻的感受是,中欧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国越来越从战略高度、世界秩序的走向和欧洲开展互动、加强合作,欧洲也日益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不仅仅关心经贸往来,还希望与中国共同努力解决一些欧洲和世界面临的问题。在中欧关系日益重要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对欧洲进行深入了解,并且要善于同欧洲打交道。

  认识“三个欧洲”

  增进对欧洲的了解,需要正确认识“三个欧洲”。

  一是“世界之欧洲”。欧洲是当今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科技等各个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把欧洲放在世界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中观察、思考和研究。同样,为了认识欧洲,亦要将欧洲与其他国际行为体进行比较分析。

  二是“欧洲之欧洲”。这意味着要深入认识欧洲本身,包括欧洲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以及欧洲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防务、科技等各个方面。过去70多年,欧洲通过一体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欧洲不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欧洲,或文化的欧洲、宗教的欧洲,而且是战后70余年联合自强的产物。因此,一体化的欧洲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三是“中国之欧洲”,即从中国角度观察和研判欧洲。其中,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欧洲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另一方面要跟踪观察、研究欧洲对华政策的演变和认知变化,其中既包括欧洲国家或欧盟成员国,也包括欧盟机构和欧盟整体的对华认知和政策。

  

  为何是法国

  今年中法元首会晤的最大亮点,是强化了中法战略沟通与合作,突出了中法、中欧关系的全球性、战略性和合作性。

  法国在欧洲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法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的核心国家,以及欧洲一体化的“总设计师”和“发动机”。可以说,没有法国就没有欧洲的联合自强和欧洲一体化,也没有今天欧洲在世界上享有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于欧洲未来向何处去,法国也提供了自身的思考。近年来,法国不仅自身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还大力推动欧盟实现战略自主。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示,欧洲不应成 为其他大国的附庸,而应成为不依赖外部力量的独立的一极。

  因此,认识法国,对于认识上述“三个欧洲”至关重要。而中法两国之间的相互合作,能进一步带动中欧合作,进而影响世界格局的走向和全球秩序的演变,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中法合作的世界影响

  具体来说,中法合作,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世界产生影响。

  首先,中法两国通过共同支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拒绝世界滑向“新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曾经历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冷战。苏联解体后世界迎来后冷战时代。当前,全球又笼罩着“新冷战”的阴云,西方一些势力试图通过挑拨或阻止中欧合作,让世界重回集团对抗的状态。世界确实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走向合作还是走向对抗?中法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具有战略共识,持有相同或相似看法,共同反对阵营对抗和“脱钩断链”。中国和欧洲有责任给出回答,推动世界朝着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其次,中法两国是应对和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关键力量。今年4月底,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欧洲须直面全球性挑战,如果不采取行动,将面临消亡的危险。在数天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再度强调:“在讨论关乎整个地球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时,与中国的关系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没有中国的同意,这些问题就无法推进。”面对动荡不安、变乱交织的世界,中法两国可以在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地区冲突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日前,双方发表了《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在巴以冲突、红海危机等中东紧迫议题上展现共同立场,表达了实现中东和平的共识。只要中欧合作,全球性挑战的解决就有希望。

  

  最后,中法合作将能够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经贸关系是连接中欧之间的最重要纽带,也可以说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中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相嵌交融,彼此谁都离不开谁。2022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8473亿美元;2023年,欧盟统计局的数字是7379亿欧元。在双边经贸合作中,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法国在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789亿美元。

  当前,欧洲经济增长失速,被称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2023年出现经济负增长。欧洲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乏力低迷状态。在此背景下,中欧之间在经济合作上互有需求,中国市场对欧洲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中国也非常重视对欧洲的出口和双方的投资。同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法、中欧之间加强经贸交流、科技合作,不仅有助于中国和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也将对世界的经济增长和繁荣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以对话促发展

  当前,中欧关系依然面临挑战。最突出的是认知问题,即欧洲对与中国关系的认知,以及中国对与欧洲关系的认知。欧洲国家与中国在国情、制度、文化上存在差异,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同。中国不否认这些分歧,认为中欧之间虽有竞争、有矛盾,但双方关系的主基调是合作,因此视欧洲为合作伙伴。不同的是,欧洲国家和欧盟虽认识到与中国的合作不可或缺,但更强调中国发展给欧洲带来了竞争,因此自2019年起既将中国视为合作者,也视为竞争者、制度性对手。这一认知变化,对欧洲对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消极影响。

  4月26日,在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举办的首届中欧关系高层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资深的德国学者表示,误解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了解的愿望。我很认同这句话。中法两国应多对话交流,怀着强烈愿望去了解对方,积极客观认识对方,增进理解,减少误解,通过合作,影响和引领世界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2024年迎来了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持续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成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高水平互信与合作的典范。这一好的开端,对促进中欧关系健康发展,推动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完)

  作者简介:

  

  冯仲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研究院(布达佩斯)院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长、《欧洲研究》主编;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战略问题、欧洲一体化、中欧关系、欧美关系、北约、中国外交等。

  其实,在北京奥运夺得亚军前后,张志磊就开始对职业拳坛产生向往。此前,张志磊在美国做过一些备战训练,开始接触当地职业选手、教练,被他们的训练状态所感染,也感到自己来到了职业拳击的最高殿堂。他开始回忆起童年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泰森、霍利菲尔德等拳击明星,那种比赛时的激烈角逐,现场热烈的氛围,点燃了他的热情。他开始暗暗琢磨:现在我好像还年轻,还有好的身体素质,不到世界拳坛走一走,实在太可惜了。

  在拳击这个运动领域,奥运会等大型比赛项目属于业余领域,只有上述世界各大拳击组织举办的、纯商业性质的售票“拳王争霸赛”,才是职业选手的天下。而业余比赛的规则,也与这些纯商业性质的职业赛略有不同。奥运、全运会之类的业余比赛相对安全,管束严格,会有头盔等护具,胜利也多数以点数决定。而职业拳击纯靠商业运作,靠出售门票盈利,因此会有更多观赏性,对运动员的保护更少,“肉搏”、击倒对手等场面会更多的出现。因此,职业拳击对个人体能、技术的要求更高,赛事也更刺激。

  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郑州的工业经济同样明显回暖。一季度,郑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15.5%。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除进出口增速为负外,投资和消费均明显回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工业投资更大幅增长50.5%。

  北京时间12点31分,自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的东航MU9191航班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

  除去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各个省份对下辖市、县的转移支付安排不尽相同,并从去年开始进入密集调整期,希望在财力“下放”与“集中”之间取得平衡,以应对更基层的财政困难。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347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20265亿元,增长16.8%;进口14081亿元,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184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33232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76729亿元,增长10.6%;进口56503亿元,增长0.02%。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8.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4%,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5.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2.9%,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9%。

鞠淑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