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外国学者:珍视中华文明瑰宝 共话文化传承发展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15 12:46:30

  中国日报网6月14日电 6月9日,中国日报社与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在辽宁锦州成功主办“探寻文明瑰宝 弘扬中华文化”主题新时代大讲堂。多位与会外国专家学者表示,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之际,更要弘扬传统文化,只有珍视过去的文明瑰宝,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不断传承。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日报资深记者聂子瑞(Erik Nilsson)表示,文化不仅仅是文物或习俗,它也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集合,是集体智慧。

  虽然丝绸和瓷器等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间进行贸易的有形文化产品很少留存到今天,但许多沿着这些贸易路线传播的无形文化产品却在精神上留存了下来——无论是食谱、乐器或烹饪原料、艺术风格还是数学概念。

  聂子瑞表示,传统不是僵化的,传统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之际,文化传统像物种一样不断进化,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否则就会面临灭绝。传统不像石头或琥珀一样被困在时间里,而是在空间中移动,迁移和适应,在保留其本质的同时重新配置其特征,也就是说,在保持不变的同时改变。

  例如,在今天的中国,春节发红包的习俗依然盛行,只是形式已经变革为使用数字货币的数字红包。

  除夕团圆饭仍然是中国人每年最大的家庭盛宴,每个人都会在春节回到家乡。年夜饭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其他省份的菜肴,甚至还有从网上购买的其他国家的饮品。

  聂子瑞阐述了技术发展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技术可以补充传统,但永远不能完全取代传统。”

  虽然通过社交媒体、虚拟现实、数字档案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多种方式,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但“面对面的交流、手拉手、眼神交流,总是有着无法被任何一串数字完全取代的价值。这种亲密接触的价值都无法被任何数量的‘1’和‘0’完全取代。”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丰琳(Marcella Festa)分享了自己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她认为丝绸之路是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这是体现亚欧文化连通性的典范,且持续影响着当今世界格局。丰啉认为,考古学在加深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跨越文化鸿沟以及教育未来一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古学还有能力揭示有关历史和文化的刻板印象或误解,扮演着“挑战和重塑叙事”的角色。例如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工作就揭示了中原以外的丰富文明,证明了亚洲不同地区之间的密切关系。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会有更多考古方面的突破性发现。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蒂夫·布朗(Steve Brown)表示,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中澳两国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融也由来已久。早在1897年,被命名为“龙”的舞龙从中国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小镇巴拉瑞特,这条已经127岁的“龙”,见证了旅澳中国人的数量从当时的3万余人,增长到现在超过60万人。每个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以及每天发生在每个家庭里的故事、每个家庭的文化传承,对现代社会都意义重大。“不管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地方,只有珍视过去的文明瑰宝,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不断传承。”

  此外,执法人员分组对辖区海鲜餐饮店开展全覆盖巡查,发放《海鲜餐饮行业诚信经营提醒告诫函》,签订《海鲜餐饮行业不欺客不宰客诚信经营承诺书》,并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大喇叭”在侨港、银滩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巡回播放整治工作和提醒告诫有关内容。

  ——扎哈罗娃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西方向乌克兰提供坦克不会使局势向有利于乌方的方向转变,而会将西方与俄罗斯的对抗推向新高度。她强调,北约完全卷入了与俄罗斯的对抗,而且这种对抗正在升级。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说,西方决定向乌克兰提供坦克等武器,这使得乌克兰局势的紧张程度正在加剧。

  为做好客流返程高峰服务工作,湖南地区岳阳、衡阳等车站始发车次提前20分钟检票,组织旅客有序乘车;广东地区广州南站、广州站、深圳北站等车站,在站台、出站口等出站流线岗位增派人手,进一步加强站台、扶梯等处所安全宣传和出站引导,配合增设的静、动态引导指示牌,助力旅客安全乘降、便捷有序出站。长沙南站在候车室内新增春运医疗服务点,专门邀请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驻站坐诊,及时服务突发疾病的旅客。

  为更好给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保障,珠江客运提前做好预判准备,加配售票员、更新最新型扫码器等设备,以减少高峰期旅客的排队等候时间。同时,考虑到部分旅客携带多个大件行李出行不方便,珠江客运还在码头设置了行李托运服务,办理行李托运后即由专人负责行李装箱和装船卸船,方便旅客轻松出行。

  ——乌克兰东部集团军发言人谢尔盖·切列瓦季27日在电视直播中说,在顿涅茨克地区西南部的武赫莱达尔,俄乌双方在该地区的冲突已经持续数月。切列瓦季说,目前激烈冲突仍在进行,俄军试图取得突破但被乌军击退。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罔顾科学,无视本国疫情依旧严峻的现实,对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进行无端指责,个别国家甚至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这种做法不符合科学,也不利于全球团结抗疫。许多国家的卫生防疫专家指出,没有必要针对中国旅客采取特别入境限制,任何预防性措施都应基于科学并确保适度、非歧视。

沈皓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