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欧新能源经贸摩擦 中方释放三信号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2 22:06:56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李晓喻)针对中欧电动汽车领域经贸摩擦,中国商务部官员近期密集发声,释放三重信号。

  信号一:搞保护主义,不是中欧正确相处之道。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调研奇瑞埃布罗合资工厂时称,中欧之间既有竞争,更有合作,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这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从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不正当竞争”,到不顾多家欧盟企业和其他产业明确反对,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主动发起反补贴调查,再到直接突袭检查在欧中资企业办公场所,并扣留企业运营设备,欧盟近期一系列举动保护主义色彩相当明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在欧盟一度“一车难求”,一些欧盟国家传统汽车产业受到影响。欧盟此举意在阻止中国新能源产品大量进入并占领当地市场,为自身产业发展转型争取时间。但实际上,绊倒对手并不能让自己实力更强。

  信号二:处理经贸摩擦,应当对话而非对抗。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希腊雅典主持召开希腊中资企业座谈会时称,中方愿与欧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为双方企业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提供开放、公平、可预期的健康市场环境。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此前也称,希望欧方切实考虑各界关切,与中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

  不少欧盟成员也认为贸易战绝非选项。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和数字主权部部长勒梅尔宣称,要避免任何形式的贸易战,因为贸易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不符合欧洲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利益”。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也认为,贸易争端只有输家,不可能有赢家。

  欧盟现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认为,中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已深度相嵌交融,双方有经贸摩擦不可怕,关键是要重视彼此关切,积极通过谈判加以解决。

  信号三:若贸易摩擦升级,中国有 充分应对准备。

  中国商务部曾称,将密切关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进展。

编辑:薄晨棣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大力度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2/2626171238.jpg" alt="消费券“劝”来新春消费开门红" />

  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旅文联席总裁,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中国首席执行官徐秉璸表示,近期,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三亚·亚特兰蒂斯等度假村及旅游目的地均呈现强劲复苏势头。截至2023年1月7日,地中海俱乐部中国业务春节假期(1月19日-1月26日)预订量与2022年春节同期相比增加了近四成,较2019年春节同期还有所增长。

  2022年,高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8天,同比增加20天;重污染天数仅1天。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1,5年累计改善幅度达31.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4%,比2017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2017年减少了86.8%。

  尽管包括美欧在内的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态积极,但它们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上却态度消极,其先前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仍未兑现。不仅如此,受能源危机影响,欧洲多国气候政策“回摆”,纷纷推迟退煤和减排进程,并增加从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的数量。

杨坚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