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券商系公募,迎来新董事长!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24 01:39:35

  华商基金董事长变更。

  近日,华商基金公告称,因董事会换届,华商基金董事长陈牧原于6月21日离任,公司股东华龙证券总经理苏金奎上任华商基金董事长。

  上述变更事项已经通过华商基金董事会审议,公司已按有关规定向相关监管部门备案,并将办理苏金奎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工商变更登记等相关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已有75家公司高管发生变更,涉及150位高管,其中作为公司掌舵人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变动人数分别高达37人和39人。董事长变更的公募基金公司中尤以券商系公募居多。

  华商基金董事长履新

  苏金奎履历显示,其现任华龙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曾任华龙证券投资银行部项目经理,计划财务总部会计、副总经理、总经理,华龙证券总会计师、副总经理。曾就职于化学工业部化工机械研究院、上海恒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据华商基金官网介绍,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20日,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本1亿元,是一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为客户提供专业理财服务的资产管理机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华商基金近几年管理规模增长迅速,2023年一季度公司管理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管理规模历史首次突破1300亿元,达到1305亿元,全市场排名第46名,公司非货管理规模达到1142亿元,全市场排名第38名。

  华商基金旗下拥有周海栋、胡中原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其中,周海栋管理的多只产品自2019年以来每年均实现正收益,因此受到市场关注和追捧,周海栋管理的规模不断水涨船高,最新管理规模为336.2亿元。胡中原管理的产品覆盖纯债债券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等多类型产品,凭借稳健收 益同样受到市场认可。

  正是得益于绩优产品的稳定收益,2023年华商基金营业总收入为11.63亿元,较2022年增长49.49%,净利润为2.34亿元,较2022年增长106.57%。

  华商基金股东分别为华龙证券、深圳市五洲协和投资有限公司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6%、34%和20%。

  华商基金第一大股东华龙证券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是由甘肃省人民政府组织筹建,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综合类全牌照证券经营机构,注册资本63.35亿元。

  年内多家券商系公募董事长变更

  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高管变更频繁。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74家基金公司发生高管变动,涉及150位高管。其中作为公司掌舵人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变动人数分别为37人和39人。

  从董事长变动来看,除了华商基金,年内还有安信基金、广发基金、华西基金、鹏华基金、国泰基金、贝莱德基金、华西基金、中金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迎来了新任董事长。

  董事长变更的公募基金公司中以券商系公募居多。

  除华商基金外,今年以来还有安信基金、广发基金、鹏华基金等多家券商系公募发生董事长变更。

  不难发现,大多数券商系公募基金的董事长由公司券商股东高管兼任。券商系公募股东与公募基金公司存在较多业务交集。一方面,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对于券商股东反哺效果明显,能为公司贡献稳定净利润;另一方面,两者在财富管理领域也有较多合作空间。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全市场公募基金机构(包括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及公募资管机构)数量已达168家,其中有73家为券商系公募,占比超过40%,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公募机构,既拥有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鹏华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头部公募基金公司,也有华西基金、东兴基金、湘财基金、中航基金等小型公募。

  近年来,随着公募管理规模不断增长以及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呈现高频变动趋势,这一趋势短期内并不会结束。作为公募基金高管,如何带领基金公司持续提高投资能力,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都是需要直面的问题。随着资管行业迅速壮大,不少业内人士希望人才的良性循环推动公司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王旭

  官方报道提到,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受理信访结束仅5天后,徐文荣应声官宣被查。

  李云泽,1970年9月生,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曾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工作,2018年调任四川省,历任四川省副省长,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务。

  美国联邦政府首次正式涉足人工智能监管领域是在2020年1月,当时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监管指南》,为新出现的人工智能问题提供监管和非监管措施指引。2021年出台的《2020年国家人工智能倡议法案》更多算是在AI领域的政策布局,与人工智能治理和强监管还有一定距离。一年后,白宫于2022年10月发布的《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简称“《蓝图》”)为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支持框架,但并不是美国官方政策,不具备约束力。

  赵精武总结中国、欧盟、美国的AI监管模式,发现中国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为限,专门针对人脸识别技术、深度合成、自动化推荐等应用场景制定专门监管规则。欧盟是以风险水平为导向,根据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水平是否属于可接受水平。美国则是在既有的传统法律制度框架判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合法性。

  此外,公共场所的实时远程生物识别技术从“高风险”级别调整为“被禁止”级别,即不得利用AI技术,在欧盟国家的公共场合进行人脸识别。

  据报道,在上述报告会上,曲青山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为主题主线,从理论创新、百年党史、现实需要等三个维度,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掌握运用好这一传家宝和基本功提出了具体要求。

张枝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