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蜂”生水起兴富业 果蔬增收有“蜜方”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19 19:55:11

  中新网吕梁6月19日电 题:山西柳林:“蜂”生水起兴富业果蔬增收有“蜜方”

  作者 刘小红 王锦辉 高欣怡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授粉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山西柳林留誉镇的果蔬大棚内,远道而来的“打工仔”熊蜂,有效解决了大棚授粉难题,为果蔬种植“保驾护航”。

  在留誉镇一设施大棚里,阵阵菜香扑鼻,一串串形态均匀、个头饱满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不同品种的黄瓜点缀在绿叶之中,长势喜人。

  大棚内除了果蔬,还有一群辛勤的劳动者即蜜蜂,它们时而趴在花蕊间采蜜,时而在空中飞舞。这就是柳林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为该大棚基地专门“请”来帮助授粉的熊蜂。

  据了解,这些熊蜂靠扇动翅膀进行均匀授粉,它们嗅觉灵敏,不会重复授粉。授粉期间,一只熊蜂相当于5个劳动力,在节省人工的同时,也能让果实形状更加周正饱满。

  “我们种植的蔬菜口感和品相很好,离不开熊蜂授粉,不仅保证了果蔬的原汁原味,还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以前人工授粉需通过蘸喷药水的方式,如今一个蔬菜大棚里,只需一箱熊蜂来‘务工’。”果蔬大棚的负责人贺益平告诉记者。

  为了让民众吃到本地优质鲜菜,贺益平所在的绿色蔬菜基地既种植大众化蔬菜,也种植小众蔬菜,意在谋求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据了解,该基地总规模120亩,建有温室大 棚41栋,年产优质蔬菜100余万斤,基地远离工矿区,土地为新整耕地,灌溉水为深井水,不仅采用熊蜂授粉,还使用农家肥、水溶肥为土壤原料。“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农家肥、试种新品种上下功夫,这样能更好地保证果蔬质量和口感。”贺益

  蜜蜂授粉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省时省工、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和改进品质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柳林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在深化技术指导、改善生产条件、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创建等各个环节发力,推动特色果蔬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增效、民众增收。

  当前,为了给民众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绿色蔬菜,柳林县农业农村局为当地果蔬大棚规划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同时,还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旨在保证柳林县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完)

  两部山西本土导演的作品此次也进入“藏龙”单元,其中,菅浩栋导演的《夜幕降至》以主人公回到老家参加爷爷葬礼为契机,探讨了当代人的而立之年困境与危机;牛牛导演视角独特的《军军》则展现被社会淘汰的边缘人的困境,试图唤起更多的社会关注。

  珲春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是吉林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2022年,珲春对俄口岸过货392万吨,同比增长22.6%,完成进出口总额1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对俄贸易占全省70%,对俄外贸量级和业态均有所突破。

  中央气象台预计,寒潮天气将继续东移南下影响我国,12日主要影响西北地区,13日至15日影响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入冬以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刘清泉:中药汤剂,比如大家熟悉的中药“大锅汤”,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在防疫工作上的特色,曾经为我国古代疫情的防控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古代,例如一个村出现疫病了,村民就在村口支起几口大锅,由郎中根据病人的特点给大家熬中药“大锅汤”,谁家有病人了,就端几碗汤药回家吃。这样的经验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中药汤剂就相当于古代的中药“大锅汤”。它具有药材品种多、工艺简捷、适用性强的特点,在基层推广使用中药汤剂,对疫情病症能够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有利于阻断传播,是非常好的。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意义重大。要深刻认识到,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只有强化政治监督才能推动全党目标一致、团结一致、步调一致向前进;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只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只有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才能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介绍,广西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及时治疗就诊患者、做好居家感染者用药指导等举措,看病民众得到了及时治疗,全区疫情较为平稳。广西发热病人就诊总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最高峰,人数为118537人,随后开始逐步下降。截至2023年1月10日,全区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已经下降至10454人,各市就诊人数均同步呈下降趋势。

张馨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