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促商事法律合作 助力企业投资往来

来源: 观察网
2024-06-21 12:36:15

  中新网泉州6月20日电(记者 孙虹)2024年中国—东盟法律研讨会20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省泉州市举行,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政府部门、司法部门、高校、工商界、相关协会及律师事务所代表参会,交流对相关重大法律问题和热点法律问题的思考。

  当天,“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泉州研究院”揭牌,并成立“海丝投资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暨海丝法治基金;泉州市人民政府与西南政法大学于此间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和制度,对于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这一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法律的合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在反腐败工作上,我们与中国开展了培训项目、技术整合、人员交流、执法和资产追回等方面的互动,不仅进一步提高我们有效打击腐败的能力,也有助于在两国建立一个具有透明度和问责制的健全框架。”柬埔寨王国反贪局副主席康盛指出,柬埔寨将继续加大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与“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的务实合作,加强经验交流、公共能力建设和法律互助。

  千百年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批泉州人“下南洋、闯世界”,950多万泉籍华侨华人主要聚居在东盟国家。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和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不断推进,东盟已经成为泉州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

  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认为,本次研讨会聚焦“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护航民营经济‘走出去’高质量发展”主题,将推动东盟与泉州商事法律合作不断深化,为双方企业投资往来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依托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通过打造东盟 区域国别法律专家库、建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法律查明数据库、推动中国—东盟民间法治交流合作、推出东盟法治英才班博士学位项目等,在国内涉东盟民间交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品牌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成果。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晓君表示,期待通过举办类似的学术研讨,中国和东盟法律法学界能够携手共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法律合作机制,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研讨会由泉州市人民政府、西南政法大学主办,中共晋江市委员会、晋江市人民政府、泉州市公安局以及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推动中国—东盟法律制度研究人员及实务工作者密切对话交流,共促区域法治建设合作,助推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期间,与会海内外法律界人士围绕“警务合作护航民营经济‘走出去’高质量发展”“中国—东盟法律服务平台构建”“民营企业赴东盟国家投资的合规问题”三个分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对话研讨,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建议,助推中国—东盟司法执法合作和法治建设。(完)

  “熊猫天真烂漫的像个孩子,但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有太多值得探究,不能在我们的时代消失。”里惠说,与动物和大自然接触,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是你可以慢慢观察和感受到自然界正在发生有趣的事情。

  自那以后,自称“宅男”的悠史,几乎每隔一个月都从关西乘坐新干线专程去上野动物园看大熊猫。为了记录下大熊猫成长的过程,他购入单反学习摄影,“香香睡觉的样子、啃竹子的样子,眼睛、脚底、指甲等细节都拍下来了”。

  尽管如此,2022年,中国船舶手持订单量时隔6年再度突破1亿载重吨,船企平均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约2.7年。也就是说,即便不再新接订单,船企的平均交船期能排到2025年下半年。

  王力安防制造基地生产总监李廷钱是80后,来自云南。2000年,年仅18岁时,他只身一人来到永康。到永康第一天,他买了一瓶红茶,吃了一顿饭,兜里就只剩5块钱了。第二天,他跑到王力工厂门口排队应聘。时隔二十多年,他还清楚记得那天下着小雨,起码一百多人排成两排,全是年轻小伙子,等着工厂来挑人。“当时工厂很难进,有的还要找关系,招聘的人看看手,看看体型,最后就挑了二三十个。”

  这样一起意外偶发事件竟然在中美关系中掀起轩然大波,深层原因是美国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和战略误判。中国的对美政策清晰透明,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在此基础上探索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大国正确相处之道。但美国的对华政策却截然相反,视中国为最严峻地缘挑战和战略竞争对手。在这种错误中国观主导下,美方正运用一切手段对中国进行封堵打压。

  (十二)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中心协调作用,支持国际社会全面落实联大和安理会反恐决议及《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共同打击所有被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和人员。推动全球反恐资源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加大发展中国家反恐能力建设。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国家、民族和宗教挂钩。深入研究和应对新兴技术对国际反恐斗争的影响。

李书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