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三个误区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25 13:23:59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5版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陈炜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新华社24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说,各地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着力避免认识上的三个误区。

  黄汉权分析,第 一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但是传统产业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也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是基本盘,忽视传统产业可能会造成产业断档。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能在科技创新集中的地区。黄汉权认为,虽然这些地区人才集中,科技成果丰富,但并不意味着欠发达地区就没有机会。中西部地区有科研基础,也有高校和人才,在某些领域是有比较优势的,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产业禀赋有针对性、指导性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仅仅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这背后包括两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管理和制度创新。如果没有管理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也很难取得突破,所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除了强调科技创新,也要重视管理和制度创新。

  在黄汉权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避免上述三个误区的认识“窄化”,也要避免认识的“泛化”,不能把什么事情、什么工作都往新质生产力上靠,好像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他说,如果是通过制度创新带来的技术创新,或者通过制度创新把先进技术引进来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就可以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汉权认为,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独特优势,打造地标产业,或者优势特色产业,在区域内通过资源要素、科技、人才、企业的汇聚,把相关产业打造成周边、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优质的产业生态。

  下一步,医保、卫健、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将不断深化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配套措施,确保参保职工看病购药更方便、医疗费用保障更充分、获得感更强。(中新财经)

  答:第一,开设便民门诊。为配合改革,全市544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开设便民门诊,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的个人支付部分。

  <strong>关于这起著作权纠纷,武汉法院这样判</strong><br />

  据悉,香港于2021/2022学年起在中四级(相当于内地高一)推行公民科课程。教育局表示,公民科的内地考察属于该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所有高中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活动,亲身了解国情和国家的最新发展,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行业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对记者表示,要实现硬科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只有脚踏实地研发、持之以恒投入,才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优必选科技深耕10年,形成了1500多项技术专利,在人工智能算法和人形机器人本体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历经多次迭代,如今已实现成本可控以及稳定量产交付,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服务长达6个月,提供超过1000场次的接待导览服务,这也是首个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真正商业化落地。

<strong>  晚宴挽留不住人才</strong>

刘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