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老年群体如何多元“享老”?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9 02:36:03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题:老年群体何以多元“享老”?

  中新 网记者

  旅行社里,老年群体成为抱团游主体;老年大学里,“银发族”求“学”若渴;就业市场里,陪诊师、长期照护师等新职业涌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让老年群体多元“享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市长王亚军介绍,承德专门打造了一批集康复保健、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康养基地、康养旅居产品,推出了京津60岁以上人群免费体验入住、景区门票减免等办法,吸引京津老年人养老。

  向往远方的同时,老年群体也不忘充盈精神生活。于是,老年大学火了。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第二中学艺体中心主任孟艳认为,中国当前老年教育主要依靠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办学形式单一、课程内容覆盖面窄。她建议大力兴办老年开放大学,推行老年远程教育,积极开发教学内容,将面授学习、体验学习、网上学习、读书会、讲座、游学、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职工李莉期盼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她在调研时发现,随着电视数字化,一台电视常常配备两三个遥控器,要轮换使用才能进入频道,对以看电视打发时间的老人来说是件麻烦事。她建议无障碍办电,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信息无障碍环境。

  老龄人口比例上升,养老护理需求也随之增加。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透露,养老护理人员潜在的人才需求有1000多万,现在只有30多万。

  充实相关人才储备,让老年群体得到更好照料,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副院长李龙倜表示,当前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存在专业能力较弱、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建议护理专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慢病护理等专业,让老人得到更加高效专业的照护;同时,也要用薪酬激励政策“呵护”人才。“有高素质人才为支撑,我们发展银发经济会更有底气。”(完)

  记者:为什么我们做了如此充足准备,但是给人感觉还是猝不及防?

  随着新年的到来,我们踏上新的征程。在岁末年初的重要节点,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strong>不得拖延理赔、无理拒赔</strong>

  临湘工业园是湖南省唯一整园搬迁的化工园区。为承接好沿江化工企业,临湘市2021年9月在江南镇杨桥地块规划用地6平方公里,重新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园,目前共投入资金8.7亿元,园区管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原化工园区10家“鼓励搬迁类”沿江化工企业整体搬迁至新园区,通过调结构、优工艺、扩产能,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和智能化水平等,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当前,新园区入驻项目26个、开工建设16个,为打造百亿级绿色化工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武大靖:他知道后面是我。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2月30日电 (记者 程景伟)“画脉相承——岭南画派精神探源”展览30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展出院藏作品40件套、61件实物。

刘雅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