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在上海揭牌成立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03 12:49:05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 (记者 陈静)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中国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1日,在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的指导支持下,“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在上海揭牌成立,为广大结直肠肿瘤患者的科普与康复提供一个权威的整合性平台。

  该基地挂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旨在关注肠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倡导肠癌防治的“三早”理念,帮助肠癌患者更好回归社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主任李心翔教授1日表示,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于民众和肠癌患者而言,科学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发起成立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凝聚更多科普资源,传播丰富的肠癌科普知识,为肠癌防治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李心翔表示。

  李心翔教授指出,尽管肠癌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 老年人,但4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肠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不断上升。这与青年人主动筛查意识薄弱,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呼吁青年人重视肠癌筛查是“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的一个关注点。

  由于肠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多个环节,“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将为肠癌患者开展全生命周期科普管理模式,覆盖“防筛诊治康”全过程。例如,对于低位直肠癌术后病人,即使保肛成功,也往往面临着术后肛门功能康复的过程。对于这部分患者,“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除了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康复,还将侧重关注患者心理以及造口护理等康复需求。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综合诊治团队先后开展遗传咨询门诊、造口门诊和常康患者康复沙龙等,对肠癌术后造口患者进行全面、延续、规范化的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

  据了解,第十五届上海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进展大会暨第七届直肠肿瘤外科技术与综合治疗高峰论坛同期召开。本次会议不仅关注肠癌诊治领域,还涵盖了对于患者的科普宣教以及康复管理的研讨。大会特设结直肠外科肠道功能重建与整合康复质量控制与创新论坛,从医学专业视角探讨如何为更多肠癌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康复生活等。(完)

  据了解,《中国电影史》是外文出版社“学术中国”系列的重要作品之一,是一部面向国际学术界和海外读者的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英文著作。在作者数十年学术积淀的基础上,史料整理丰富详实,观点成熟不失创新,涉及大量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杂志、报纸、学术专著等等。

  展望2023年上半年,近9成(87.5%)受访者认为宏观政策的进一步加码发力将是推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因素;近8成(79.69%)的受访者相信国内新冠病毒感染形势将不断好转,经济也将随之持续修复;还有42.19%的受访者预计2023年房地产市场将实现边际回暖,带动经济回暖。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3/95/1213258398338338463.jpg" alt="" />

  陈震告诉记者,每年自己都会规划一次全家旅行,这几年的目的地都是海南。“12月初的时候,机票还不贵。大概是因为北京很多人都在‘阳’的过程中,没有规划出行。”

  佛州门罗县治安官办公室将近几日的移民涌入描述为“严重移民危机”,并指责联邦当局反应迟钝。在某些情况下,联邦当局工作人员第二天才能到达。干龟岛国家公园在声明中说,在美国国土安全部到达并接管调查之前,公园急救人员会为移民提供食物、水和基本医疗护理。美国联邦当局将确认这些移民身份的合法性,以决定他们的去留。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精准施策,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黄秀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