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脉动强劲 多领域“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源: 海外网
2024-05-31 16:15:48

  央视网消息:5月30日,《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坚定创新自信以及在农业、制造业、交通、贸易等领域传来的利好消息,多领域发展形成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行稳致远。

  科技工作者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上勇毅前行

  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我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5月30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主展“共和国脊梁”集中展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珍贵资料。

  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上勇毅前行,取得一批重大突破。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在量子信息、干细胞、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原创成果。不久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成功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面向经济主战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今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Q系列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发布。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国已建立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累计研发成功87个一类新药。

  近日,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等高端医疗装备又取得一批新进展。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浩瀚太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正有序展开;嫦娥六号将有望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

  两部门加强“三夏”跨区农机运输通行服务

  为保障“三夏”小麦机收顺利开展,交通运输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加强跨区农机运输通行服务保障,通过农机大件运输优先许可、启用农机“绿色通道”、执行“免费快速放行”政策、“一事一协调”解决跨区作业农机运输通行困难等举措,确保农机车辆运输顺畅。

  前4个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1—4月份,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稳步增长,行业整体增势明显。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实现营业收入4.67万亿元,同比增长7.9%。

  全国铁路6月1 5日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记者5月30日从国铁集团获悉,6月1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205列,京广高铁全线按时速350公里运营,北京西至广州南最快只需要7小时16分。增开货物列车74列,其中,中欧、中亚班列7列。

  20年来中国—阿盟货物贸易额增长超8倍

  5月30日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据海关统计,20年来,我国对阿拉伯联盟进出口由2004年的3038.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0.9%。

  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成立

  5月30日,中国—中亚应急管理部长级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宣布,建立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工作组,并通过了《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各方将加强体制机制对接、协同做好应急救援、健全完善联络渠道,推动应急管理合作行稳致远。

  中企承建尼日利亚首都城铁一期全面开通

  由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铁一期5月29日举行全面开通运营仪式,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副总统谢蒂玛等多位政要出席。提努布感谢中方所作贡献,他表示该项目是助力尼日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之路。

  过去15年,印度对美国武器的采购总额增加了200多亿美元,但自2020年2月签署价值35亿美元的直升机协议以来,印度就没有向美国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采购。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一拿到项目就有钱、没有项目收入很低”的现象在大部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科研机构很普遍,因为财政每年一次性提供的基本事业运营经费“只能保底”。比如在高能所,这笔钱主要用于“给员工发基本工资、基础的基建和修缮、水电支付等”。王贻芳说,高能所基本是靠竞争性经费活下来的,从研究所(课题组)的科研经费来看,竞争性经费占比几乎是100%。

  他把水火箭的研制、升级、实验,一一记录下来,发在抖音上。如今,单条视频最高播放破千万,获69万点赞。网友在他的短视频下留言,“这才是科学课该有的样子”“给孩子们种下了科学的种子,放飞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探讨,这才是科学探究精神”……

  4月26日,孙卓被拐案的代理律师孙文学对外宣称,“‘梅姨’抓到了,半个月内公开详细情况,一个个被拐儿童的噩梦开始的地方”。

  火星车也是他们的航天作品之一。王印和团队设计的火星车有六个轮子,每个轮子都带电机,最前面的两个遇到障碍还能抬起来翻越。原料还是身边的零碎物件,雪糕棒、竹签、瓦楞纸板、玻璃珠,十几个小时之后,成品诞生。

  <strong>直新闻:根据此前的透露,美军火商在台直接设厂的计划也在讨论之列。这一变化是否也是美方将台“豪猪化”的实质性一步?将重点生产哪些武器装备?&nbsp;&nbsp;</strong>

吴明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