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和广州加入GDP“3万亿俱乐部”,下一个会是哪个城市?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19 00:22:53

  中新网1月19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我国的“GDP3万亿俱乐部”城市,一口气迎来两个新成员。

  它们就是重庆和广州。随着两地相继宣布GDP将破3万亿元大关,继上海(2017年)、北京(2018年)、深圳(2021年)之后,我国“GDP3万亿俱乐部”城市将达到5个。

  从“解放碑”到“小蛮腰”,两座新3万亿城市的诞生,背后也有精彩的故事与缘分。

  携手迈入3万亿

  据“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的《重庆经济总量首破3万亿元》:2023年,重庆各项经济指标较上年均有明显改善,全市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2023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迈上3.1万亿元新台阶,增长6%以上。

  另据“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州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3万亿元。

  3万亿是什么概念?按照人民币与美元的最新汇率计算,3万亿人民币可换算为约4170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发布的数据,与此接近的马来西亚2022年GDP为407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35位。

  由此可见,“3万亿俱乐部”一座城市的GDP体量,可谓已经超出全球大多数经济体。

  以1978年为起始点看增长轨迹,广州地区“开篇”的生产总值仅为43亿元。此后,从43亿到1万亿,广州用了33年;从1万亿到2万亿,广州仅用了8年;从2万亿到3万亿,广州仅仅用了5年。

  再看重庆,与在2010年实现破万亿的广州相比,重庆落后了一年。但在2022年,重庆GDP超越广州,上升为经济总量“第四城”;2023年前三季度,重庆GDP无论从增速还是总量上都稍胜广州,两地也在2023年携手站上3万亿台阶。

  “3万亿”如何炼成?

  “3万亿俱乐部”扩容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持续优化提升。

  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是中国唯一一个开埠两千多年从未关闭的通商口岸。“千年商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固定投资超过8600亿元。

  “商贸广州”之外,“科技广州”也在加速崛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广州坚实的家底。要知道,广州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制造业产品体系较完备,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速进行。

  过去一年,广州新增5G基站1.52万座、总数达9.17万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30%以上。

  而对于重庆来说,其终于实现了中西部城市的又一个新突破。

  “33618”可谓是重庆的产业热词与“财富密码”。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布局下,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新星”产业全面发力。2023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位列全国第10。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密集的政策倾斜,投资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颇为强劲。2023年,重庆市级重点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投资目标。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排全国第12位,上升9位。

  因此有专家认为,重庆此番的能级跃升还有另一层标志性意义,即对推动中国经济更加均衡发展、更有后劲有重大贡献。

  共同的“关键一步”

  这些年,广州和重庆总是被不少人放在一起对比。在2023年中旬,两地就曾出现一个“神同步”:重庆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背后依托的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州提出“再造一个新广州”,以新质生产力撑起广州工业脊梁。

  中新财经梳理发现,在类似的方向 指引下,两座城市确有一个共同点值得一提。2023年,我国以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成为2023年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几成定局。而汽车产业与穗、渝两地都颇有渊源。

  汽车是广州的第一支柱产业。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达到313.68万辆,整车产销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之首。虽然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有优势,面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大变局,广州已选择主动出击,培育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2023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65万辆、增长1.08倍。

  对于重庆来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3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已是重庆建设“制造强市”的中流砥柱。前三季度,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1%。

  重庆市经信委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全市汽车产量为230万辆,排名有望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物流大通道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班列,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汽车出口添新通道,乘上中国汽车外贸大浪潮。

  谁是“3万亿之城”后备力量?

  重庆、广州之后,再度冲击“3万亿”的后备力量也备受关注。从2022年数据看,全国城市GDP十强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

  按形势看,下一个有望冲击“3万亿之城”的当属有着“中国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2022年,苏州GDP约2.4万亿元。2024年1月3日,苏州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GDP迈上3万亿台阶。

  另外,“2万亿之城”的分界线落则在了成都与武汉之间,2022年武汉市GDP约1.89万亿元,成都则凭借2.08万亿元成为内地第7个2万亿GDP城市。虽说GDP刚刚跨越2万亿元,但成都已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锚定了未来五年的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完)

  王猛初入社会时,也过了好一阵“放荡不羁的生活”。直到2013年他开了一家保温杯贸易公司,赚工厂和客户之间的差价。当时,他只有21岁。2019年,通过贸易公司积累了一笔资金后,王猛开始投入保温杯生产。三年来,销售额每年至少保持20%以上增长,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依旧有40%左右增长。现在,工厂有150多名员工,流水线一天最多能生产3万个保温杯。

  言语间,砂帆子对大熊猫的一切描述都是拟人化的,去动物园并非“参观”,而是与大熊猫“相见”,一种跨越人类和动物界限的互动。“时时刻刻想知道香香在做什么,于是忍不住地不停去上野动物园。”她对澎湃新闻说道。

  旦旦闭关休养后,许多粉丝非常担忧,在社交平台上询问旦旦的病情。日本兽医师里恵作为科普博客“熊猫的天天”的博主,会写一些小篇幅的科普文,为大家答疑解惑,有像“大熊猫的肌肤是什么颜色”、“粪便是怎样的”这种浅显的问题,也有“大熊猫为什么容易患心脏病”“大熊猫是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伞吗”这种偏科学研究领域的提问,里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做出解释。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旅美大熊猫“乐乐”本月初离世后,同在美国孟菲斯的大熊猫“丫丫”的健康状况更加受到关注。近日一些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显示,“丫丫”身体消瘦且有大面积的皮肤病,不少中国网友呼吁在今年4月租借协议到期之前,让“丫丫”提前回国接受治疗,相关话题22日也登上热搜。

  当时江南造船厂也面临同大连造船厂一样的困境,设备技术落后,管理观念陈旧。以焊接为例,日方的焊接方法有34种,其中33种得到了英国劳氏等船级社的认可,而江南造船厂能够提请劳氏认可的只有4种。1980年8月,江南造船厂与日本三菱重工签订了在涂装、焊接、切割、质量检验、管理、机舱单元舾装等10个方面的技术合作协议。

  船舶行业被政府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中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当时中国主要以附加值较低的散货船船型为主,世界占比高达70%。而韩国新船订单中,“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这三大船型分布比较均衡,且LNG/LPG、大型钻井装置等高端船型的份额较大。

郑馨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