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中国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07 03:44:08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决定联合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2024-2027年)

  为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更加全面系统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教育引导居民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宣传推广《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推动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引导公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好地重视健康、维护健康、享受健康。主要目标如下:

  ——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健康科普服务的覆盖面、触达率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更加清朗,权威健康科普作品全方位、多渠道推送,虚假错误信息得到坚决遏制;

  ——健康教育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投身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

  ——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更加广泛,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参与健康教育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拓展;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2024—2027年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

  1.发布一批优质健康科普作品。遴选汇集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健康科普资源,建立国家健康科普资源库矩阵。围绕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产妇及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聚焦近视防控、心理健康、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传染病防控、“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简称“三减三健”)、健康孕育等重点主题,不断创新健康科普的理念、视角、模式,向社会发布一批科学权威、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作品。针对重要热点问题反复讲、持续说,不断强化公众意识。

  2.出版一套健康科普系列丛书。做好“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等系列健康科普丛书编辑出版工作,覆盖老年、儿童、妇女等重点人群和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癌症、合理膳食、心理健康等重点内容,向人民群众供给更多权威的健康科普图书。各地结合实际,自行编辑出版或者用好健康科普丛书。

  3.办好一场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每年举办大赛活动,支持创作更多具有科学性、政策性、传播性的作品。发动全国各省份组织当地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比赛,鼓励更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参与到健康科普作品创作中来。

  4.推出一系列中医药科普活动和产品。持续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千名医师讲中医”、悦读中医等品牌活动,支持推出“灸童”“河洛”等多个系列科普漫画、短视频、文创产品等,鼓励中医药系统各单位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中医药科普专栏,经常性推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等科普内容,不断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5.打造一批疾控科普传播品牌和精品活动。办好中国健康科普大赛,通过传播技能大赛提升专业人员制作科普作品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拓展覆盖面和参与人群,不断扩大传播力、影响力。结合传染病高发季节时间特点、重大传染病防治主题日宣传活动等,开展形式丰富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将传染病防控健康科普常态化、机制化。建设完善疾控健康科普资源库及专家库,进一步拓宽公众获取健康科普知识渠道,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应急科普发布联动机制,助力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规范健康科普信息发布与传播。

  1.落实一个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新媒体等方式,广泛传播优质权威健康科普作品。梳理一批健康谣言和虚假错误信息样本,加大对互联网不良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和处置力度,对于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的不良信息,及时处置辟谣,并依法追究传播者责任,净化健康科普网络环境。

  2.推广一个健康科普小程序。联合中国计生协会在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中西部地区拓展“健康知识进万家”项目,利用小程序,依托计生协组织网络和会员组织服务体系,发挥计生协深入社区和家庭的工作优势,以家庭健康指导员为媒介,“点对点”地将优质健康科普作品推送给更多人群。

  (三)加强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1.建强一个健康科普专家库。发布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名单(2024版),对入库专家实行培训和动态管理。推动国家和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积极开展科普活动,通过现场讲座、媒体采访、视频直播、撰写审核作品等多种方式,提升健康科普作品质量。

  2.用好一个健康教育绩效考核机制。指导多地用好用足现有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激励政策,让更多医疗卫生人员享受到绩效考核、课题申报、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制度保障,更愿意投身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

  (四)加强社会倡导动员。

  1.建设一批健康县区。继续推进健康县区建设,坚持政府、社会、个人共建共享,改善各类健康影响因素。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建设健康促进场所,营造健康文化,改善健康环境,培育健康人群。

  2.打造一批健康促进医院。以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为抓手,推动实现从以医疗卫生部门为主向以多部门多层次参与转变,从以个人为主向以个人和社区共同参与转变,从以疾病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通过医院全体员工的参与,有效配置资源,开展有组织的行动,优化医院环境,出台有利于医患的政策,激发医护人员发挥最佳效能,将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有效融入疾病防治日常工作各环节。

  3.发起一个健康素养宣传月。将每年6月份作为健康素养宣传月,推动行业协会、学 会向全系统、全社会发出倡议,组织策划开展健康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办好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不断提升宣传活动影响力,掀起健康素养宣传推广的热潮。利用现有法定节日、传统文化节日、卫生健康主题纪念日等做好健康

  4.组织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国家和各省份联动,定期组织“时代楷模”“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和各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等先进典型代表、权威专家,赴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地区等开展“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活动,通过现场义诊、健康咨询、健康讲座等,将健康知识和健康服务送到村(居)社区和群众身边。

  5.开展一场“我家的健康故事”征文活动。每年面向全社会征集健康故事,让广大群众讲好自己身边传承健康家风、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健康行为、提升家庭及成员个人健康素养等方面的故事,积极总结推广优秀故事中所反映的促进家庭健康的经验做法。

  6.举办一期健康知识网络竞赛。联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借助互联网平台,每年举办一期健康知识竞赛,号召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学习知识,享受快乐,收获健康。

  三、组织实施

  第一个阶段是4月8日,主要是“利剑出鞘,联合夺权”。利剑出鞘,部队快速部署到位;联合夺权,检验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下夺取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权能力。

  “一直以来,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保障住房主要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深圳则是采取人才房和安居房制度,此次深圳的改变,有向这些城市看齐的意味。”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何亚福指出,西部一些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并非是“越穷越多生”的结果,而是这些地区多数属于民族省份,一孩时代受到生育政策的限制较小,某些地区依然能保持民族传统中重视生育的文化。

  据胡合斌介绍,那时跨境卖家经常下数千件的订单,建立信任后,一两万件的大订单也并不鲜见。“早期体量是特别大的,而且往往是做独立站的客户体量比较大。”胡合斌说。

  叶志斌拥有一个位于广州火车站附近的批发档口,“以前外国客户的数量非常多,但现在,他们已经能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他们来中国的频次就会降低。而且他们会发现这些平台上的商品,重复度很高,那么他下单的欲望就更低了。”

  从增长量上看,2022年浙江省常住人口增加37万,位居全国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安徽省和江西省,分别以14万和10.58万位居第二、第三。

李宜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