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玩具“捏碎”烦恼却存在“甲醛超标”隐患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07 11:25:44

  通讯员 拉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解压玩具可能“甲醛超标”

  所谓“捏捏”或“捏捏乐”,是一种慢回弹解压玩具,其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可做成消费者喜欢的各种形状,如面包、水果等食物,猫狗等动物。6月5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多个电商、社交平台搜索“捏捏”,都跳出来不少选择。这些“捏捏”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外观逼真可爱。看上去是绵软的材质。有网友表示,拿在手里肆意捏弄,有一种烦恼和压力一捏就碎、尽在掌控的感觉。

  记者搜索发现,这些“捏捏”的销售数量不错。有店方表示“销量过万”“上万粉丝”,好评率在90%以上。

  不过,也有网 友在热帖中提醒“捏捏”甲醛超标。在某社交平台,有网友表示,又是长痘,又是结膜炎,心里舒坦了,身体却亮起了红灯。还有“捏捏”卖家表示,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最终选择闭店。

  平台提醒:部分产品含有毒物质

  记者搜索“捏捏”时,某平台跳出一条醒目的提示:“部分产品含有毒物质,请避免大量接触与误食”。

  据《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报道:一些解压玩具的材质注明为TPR。这种材料为热塑性橡胶,回弹性和耐磨性都不错,但TPR材料的制作须添加增塑剂,如果使用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玩具就可能会出现邻苯超标,也可能因着色剂引入有害物质及其他不被相关法规许可的物质。

  有部分个人卖家销售的“捏捏”为纯手工制作,且使用的材料为食品级硅胶,商家也会在店铺主页内说明这些信息。然而,更多卖家只在乎“捏捏”外表是否可爱,并不在意也很难保证材料的安全性,他们大多是买来胶水等材料自己在家制作。虽然很多都声称自己使用的是“食品级材料”,但线上流通的不少“捏捏”都是“三无”产品,安全性无法保障。

  省消保委建议:

  解压类产品加强质量监管检测

  江苏省消保委分析,“捏捏”的火爆出圈反映了当下不少消费者关注商品带来的情绪价值,愿意通过消费满足情绪需求。然而,新奇的“捏捏”绝非解压放松的最优选,其实暗藏风险:

  一方面,“捏捏”价格水涨船高,部分手工制作“捏捏”甚至引入预售、二手拍卖等营销手段,消费者冲动盲目消费,看似在为解压买单,实则在为经济增负。

  另一方面,现阶段“捏捏”生产及销售渠道混乱,经营主体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材料安全性无法保障,且频繁揉捏还会使灰尘、细菌附着玩具表面;部分食品仿真类“捏捏”做工以假乱真,对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而言,存在误食吞咽危险。

  “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做核酸了,这些核酸采样亭也很久都看不到人,只有放在这里‘吃灰’。”1月15日,重庆南坪某小区的居民周正指着闲置在小区大门一旁的核酸采样亭说道,谁能想到1个多月前采样亭前还有很多人排长队,现在竟无人问津了。

  “过去一年大家都挺辛苦,今年不少人选择回家过年,就想着赶紧一块聚一聚。”1月17日中午,陈先生和同事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火锅店用餐,尽管排队等了将近半小时,大家用餐还是很尽兴。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1月19日,外交部长秦刚应约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无论是哪种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脂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都可安全放心地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但由于油脂容易氧化,建议尽量选择小包装的食用油,减少打开后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减少油脂酸的酸败。

  “城里人想吃绿色食品,可自己不能种养;山里人有山珍土货,却找不到买家,更难卖个好价钱。”在浮梁县乡创特派员曹先塘看来,依托微信、抖音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在网上销售年猪、山羊、土鸡等绿色农副产品,不仅可以拉近城乡距离,精确找到销售市场,还能丰富市民选购年货的范围。

  “以前来餐厅都会有服务员接待,但现在我们推广手机扫码在APP上点餐,同时引进送餐机器人,来代替服务人员送餐。”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公共关系部经理告诉记者,这样可以把人员集中在餐品制作上,以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邱俊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