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评理|科技创新“保驾”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护航”美好未来

来源: 红山网
2024-06-01 14:11:39

  创新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12位;十年前,中国仅排名第35位。

  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观点,过去20年里,中国在关键和新兴技术上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已经从技术闭塞国家转变为创新强国。

  长期以来,外界一直认为中国只能模仿,而不能真正创新。但这一看法是基于美国互联网巨头及其创新产品,主要以满足个体用户需求为特征,未免太过狭隘。中国在基因组学、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机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是成功调动了国家、社会及财政资源,让中国创新体系的整体表现得以提升。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同时,数字经济有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此外,中国郑重承诺将为人类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力量,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领导人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让绿色转型成为人类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新征程。

  本文译自《中国日报》12月21日社论

  原标题:Innovation key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 编辑室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

  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你能否进一步介绍秦刚外长此次访问非洲五国和非盟、阿盟有关安排,中方对此访有何期待?

  <strong>融合转型提高业务水平</strong>

  针对网民举报和咨询求助,各级网警巡查账号积极响应受理,累计回应网民咨询求助155万余次,受理并向相关部门转递涉疫困难诉求等突出情况1.7万余条,救助扬言自杀网民240余人。

  想要实现这样的良性互动,或者说,让游戏发挥更大的社会正向价值,需要“政产学研用”的社会共同体的参与和努力。(完)

  <strong>贸然训练存在风险 心肺功能亟待重视</strong>

  水路发送旅客43.1万人次,环比增长10.0%,比2019年同期下降48.4%,比2022年同期增长19.1%。

邓俞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