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 上海青浦着力打造未来之城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05 19:15:45

  中新网上海6月3日电 (记者 缪璐)“媒体看新城”·青浦专场新闻通气会3日举行。因水而生,依水而建的上海青浦,丰富的水系孕育了与水共生的城乡空间,呈现出河湖相依、绿水相融的特征,“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上海青浦正着力打造一座未来之城。

  青浦新城位于青浦“一城两翼”布局的中枢,是上海面向长三角的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规划总面积91.1平方公里(同时朱家角也作为青浦新城的功能联动区),涉及赵巷、重固、朱家角、夏阳、盈浦、香花桥6个街镇。

  上海五个新城将打造各具特征的“一城一绿环”,其中青浦新城绿环将打造独具特色的“青美水环”,延续新城“水陆叠合,上字水轴”的空间结构。

  以水系公园建设为契机,青浦新城启动老城厢等重点片区的城市更新,有力提升新城城区品质。通过环城水系建设,形成了43公里的“生活秀带”,真正“让老百姓靠得近水、走得近绿,留得住乡愁”。

  上海市青浦区副区长肖辉表示,“我们着力将青浦新城打造成为‘最江南’的时尚城市。全力塑造‘古今融合、江南风韵、红色铸魂、国潮魅力’的文化内核,青溪园、水城门等一批富有文化记忆的‘网红打卡地’陆续建成,同时将朱家角中国特色小镇打造为江南古镇功能提升样板。”

  五个新城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数字化重塑未来城市形态的集中示范。为加快推动五个新城数字化转型先行区建设,推动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多部门联合出台《上海市新城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导引》。其中,青浦区创造性提出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构想。

  长三 角数字干线于2022年正式启动建设,是发端于青浦区,以数字经济为本源,依托G50主干廊道,与沿线城市构建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共同推进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协同打造一流新型的基础设施数字创新发展带。

  随着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青浦新城的数字城市面貌已焕然一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牢固,青浦新城目前已集聚技术中心约100家、各级孵化器约20家;数字产业集群效应也更加凸显,数字智造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数字城市运行运转更加智慧,“AI法治青浦”已试点投入,“一网统管”实现全覆盖,“幸福云”居民端注册用户近30万人次。

  肖辉指出,“我们着力将青浦新城打造成为‘创新核’的未来城市。青浦新城是‘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极中极’‘核中核’,创新提出打造‘5F数字之城’,正在加快建设上海数据集团、‘东数西算’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等重点创新载体。”

  除了科技,这里也有生活。以老城厢保护更新为核心,青浦新城打造集历史文化、城市文化、水岸文化、艺术生态及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文化活力区。以青浦县志内容为依据创作的纱幕投影作品《四时》,完美展现了新青浦、最江南的四时之美。上海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中国好车手系列赛、环上海·新城自行车公开赛等重大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

  肖辉说:“青浦新城正打造成为‘温暖家’的人民城市。我们积极推进青浦老城厢城市更新,营造‘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高品质生活。”(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7日电 按照《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安排,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责任体系。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介绍,该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五级书记”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要建立包保制度,省统筹、市调度、县乡村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工作方案还特别强调,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据了解,本次年货节旨在进一步刺激消费、助商惠民,将在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系列活动,并通过“一码贵州”等平台投放了消费券1000余万元。活动现场还要求商家产品的售价不得高于零售价的9折,消费者在享受低价的同时,还可享受消费券“满50元减10元”“满100元减20元”等“折上折”的优惠。

  今天是“摩羯座男孩”苏轼的生日。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实苏轼对摩羯座意见很大!

  同样,欧豪也是团队认可的童骁骑最佳人选。毛溦记得,在双方见面之前,欧豪已经做完了角色的功课,但当时因为档期问题无法参演。也许是注定的缘分,最后,欧豪还是如期进组,成了观众们眼中那个“铁汉也有柔情”的童骁骑。

  “一二三,抬起来!”很快二十多个人赶到了现场,准备合力抬车救人。视频显示,经过一分钟左右,卷进车底的人被成功救出。

  此前一天,德龙工业园雅加达总部刚刚乔迁。从8年前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前来印尼投资创业、3个人长期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租来的房间办公,到如今在雅加达第一高楼购买三层共9000平方米办公室,这家中资企业已发展为拥有两个被列为印尼国家战略项目的基地组成的大型工业园区,解决了当地约4万人就业。

陈姵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