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我国罕见病治疗药物上市数量大幅增加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15 18:03:57

  黄果介绍,近年来,国家药监局通过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和服务药品创新研发,不断完善标准、优化程序、提高效率、改进服务,释放加快“新药好药”上市的政策红利,一大批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据统计,2022年至今,累计批准创新药品82个、创新医疗器械138个,仅今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了创新药20个、批准了创新医疗器械21个,其中既有大家比较关心的CAR-T、单克隆抗体等新生物技术产品,也有创新中成药,还包括采用全磁悬浮技术的人工心脏产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CT图像辅助检测软件等。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处于全球前列。我国的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可期。

  黄果介绍了国家药监局采取的主要措施:首先,在健全鼓励创新机制方面。针对重点产品,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改进和加强沟通交流服务,让注册申请人及早夯实研究基础,可以“少走弯路”。同时,持续贯通“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特别审批”等四条快 速通道,加速推进临床急需、重大疾病防治等新药的审评审批。

  其次,在服务临床用药需求方面。将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重大传染病用药、疾病防控急需疫苗和创新疫苗等纳入加快审评审批范围,鼓励以临床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例如罕见病治疗药物,2022年批准上市3个,2023年批准45个,2024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24个,可以说罕见病治疗药物上市数量大幅增加,让很多罕见病患者不再无药可治,能够切实受益。

  还有,在接轨国际审评标准方面。从2017年6月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以来,至今已经采纳实施了全部68个ICH指导原则,这意味着我国药品审评的技术要求与国际全面接轨,也意味着我国的药品监管部门、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可以更多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还意味着全球同步研发的新药可以按照同样的规则,在我国同步申报、同步上市。目前,已经有创新药利用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在我国实现了“全球首发上市”,这可以让我国患者更早更快享受到全球最新的药物研发成果。

  可可西里禁止非法穿越,木里矿区种草复绿面积达23.3平方公里,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798个“问题图斑”全面完成整治……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晓南看来,变化来自坚决扛起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使命责任,来自让最美自然享有最严保护的持续发力。

  一再被披露出来的诸多案例表明,即便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仍有不收手的巨贪、老虎被曝出,与之伴生的,则是像“高启强”这样的黑恶分子。可见,仍有漏洞需要填补,完善优化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当地时间2月7日,微软宣布推出搭载了AI技术的搜索引擎Bing(必应)和浏览器Edge,新版本中引入了OpenAI旗下ChatGPT的相关技术,升级后,用户可以直接提出问题,搜索引擎生成答案。

  对企业而言,无论市场如何变化,苦练内功提升竞争力都是应对之策。“服装行业利润率较低,更应进行精细化管理,行业没有多少利润可供挥霍。”华一帆说。

  刘旭涛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协主要是以党派、团体、地域、民族、宗教为界构成,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仅有这些界别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会不断调整。

  青海湖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的种类已由2017年的92种增加到2021年的97种,栖息水鸟数量较2017年的33.6万余只增加69.9%,达到2021年的57.1万只,青海湖成为中国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数量最为集中的繁殖地。

郭慧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