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来源: 观察网
2024-06-03 09:34:30

  一只羊角是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不久前,这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典说。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 ,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据悉,2022年渤海油田新建项目累计完成钢材加工量约20万结构吨,超过4个鸟巢国家体育馆钢结构总重;全年铺设海管、海缆418公里,可以绕北京五环4圈多。

  微缩古建筑营造技艺展台的榫卯鲁班锁,糖画展台上各式糖画……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的同时,一旁的乡村春晚舞台上传来阵阵欢呼声,来自乌克兰的Ana Jana正演唱歌曲《Easy on me》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中国绿发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巩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效。数据显示,较2020年,中国绿发精简总部部门29%、缩编28%。中国绿发覆盖综合职能和四大产业,完成权责手册编制,梳理优化权责1558项,重塑流程指引385项。

  第三十九条 对未经党组(党委)会议、党的工作机关部(厅、室)务会或者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任免,但属于党组(党委)、党的工作机关管理的人员中的党员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可以由机关纪委审查批准。

  在《中国奇谭》已经播出的短片中,《小妖怪的夏天》是很能引起共鸣的一部。颇具中国绘画风格的二维动画,一下将很多观众拉回童年。

  结合企业的自身具体实践,孙昌军建议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企业融资模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信贷支持,并通过项目补贴、减免税费等措施,鼓励头部企业发扬“传帮带”精神,赋能和帮助中小微企业利用数字化改造提升竞争力。

陈盈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