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03 21:53:42

  中新网南平6月2日电 (张丽君 魏剑生 魏永青)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2日在建瓯启动。

  共赏千年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开场式上,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游客连连赞叹。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瓯挑幡、南平南词、邵武傩舞悉数登场。融合了伞技、点茶表演的茶戏共韵《北苑贡茶之歌》,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共生共荣的魅力。

  活动中,可见建州古琴制作、金银器制作、建安盏烧制技艺,建瓯弓鱼,浦城剪纸,松溪版画、湛卢宝剑等非遗项目,饱含非遗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的展示互动,让大家感受亲眼所见和触手可摸的非遗魅力;还有令人惊喜的建州美食,建瓯板鸭、光饼、扁肉、豆浆粉、福矛酒、东游芋饺等传统美食项目,用煮、蒸、熏等手法,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而成特色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感受随口可尝的满足。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南平域内60多项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建瓯还组织700多名小学生参与展演,超3000名小学生参加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着重培养“非遗小传人”,全面增强新一代对“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建瓯作为南平文化大县,脱胎于千年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这里,历史上为郡、州、府、路、道之治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勤劳勇毅、智慧风雅的建州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厚、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平347项非遗项目中,建瓯就有7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成为闽北群星璀璨的非遗谱系中最亮眼的部分,是“建”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见证,拥有着独特且令人沉醉的魅力。

  近年来,乘着文旅经济发展的“ 春风”,建瓯市坚持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新动力,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活化利用。(完)

  2022年,A股有超过3000只股票曾收盘涨停,其中,累计涨停天数最多的为*ST西源和ST澄星,均为51个交易日。

  “真正的高峰期可能在1月份,也就是春节期间。”李湘民介绍,急诊科目前压力很大,一是担心现有人员继续硬抗,二是担心第二次感染让医护人员再次减员。“我们要培养重症团队,规范整治流程,建立好梯队。”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鎏金铜牛有哪些特点?在西夏金属器铸造领域处于什么地位? </strong>

  此次会议主题为“建构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论述,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推进当代佛教中国化道路实践。

<strong>  让仿真花变成村民们的“幸福花”</strong>

  这一次,唐仁开创新研发的新型盆栽火龙果,不仅打破了当地盆栽火龙果不透气、渗水性差、养分不足的难题,而且作为一种美化植株进入了汤加王室及汤加政府办公大楼。援助期间,技术援助组帮助当地引进火龙果、无籽西瓜、丰雷甜瓜等新品种近10个;培训瓦瓦乌农业职业高中5批次近200名农学类学生,培训瓦瓦乌基层农技推广干部、农场主、农户近300人次。

黄启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