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幼子戴澄东:黄埔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 造就父亲非凡品格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22 02:59:12

  中新网南京5月26日电 题:戴安澜幼子戴澄东:黄埔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 造就父亲非凡品格

  中新网记者 张见悦 蔡敏婕

  在安徽芜湖市赭山上,长眠着黄埔军校名将、中国远征军英烈戴安澜将军。烈士的幼子、年过八旬的戴澄东每年清明都会前来祭扫,表达对父亲的敬仰和追思。近日,黄埔百年之际,戴澄东向记者追忆父亲的非凡人生与品格。

  戴安澜,原名戴衍功,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

  “家里务农为主,兄弟姐妹较多,老人看到父亲比较聪明,很好学习,因此将他送去读书。他读书非常用功和用心。在私塾学习了10多年。他对中国的历史和古汉语学习得非常好。”戴澄东介绍,1922年,戴安澜考入由陶行知担任校长的南京安徽公学,“在这里学习,对他的影响较大,他了解了外界的情况。新时代的运动对他的思想启发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产生了萌芽”。

  1924年,戴安澜从叔祖父、粤军第四师任团长的戴端甫的来信中,获悉黄埔军校要创办的消息,立即与本乡几个热血青年从无为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他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考试时,戴安澜轻松通过了文化科,但卡在体能测试上。“他抽取的题目是什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3000米,由于平时没有吃的,跑了一大半,跑不下去了!”戴澄东介绍,“叔祖父说认得人,是不是给说一说,给(保)送进去,父亲说不行,黄埔军校出来是要当军官的,身体不行怎么能当军官!他说我干脆去当兵吧,这样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了解士兵,这样他就去当了二等兵。”

  戴澄东说,半年的军旅生涯对戴安澜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当兵有饭吃,又有锻炼,身体变好了;第二是胆子变大了,对“死人”“死亡”这些原本畏惧的东西,不再怕了,后来在战场上还特别勇敢。戴澄东介绍,多年后,他在北京见到父亲当年的战友覃异之将军时,覃还猛夸,在东征时看到父亲站在炮的旁边,炮弹打过来打过去,父亲动都不动,好勇敢。

  戴安澜如愿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三期入伍生,为表志向,他给自己更名“安澜”,希望力挽狂澜,换得苍生平安;自号“海鸥”,要像海鸥一样迎着狂风,不惧风暴,勇敢搏击。

  自此,有勇有谋名垂青史的戴安澜将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东征到北伐,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战役,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保卫战,从长沙保卫战到昆仑关大捷,大小数百战,戴安澜总是身先士卒,勇猛异常,屡立军功,也多次负伤,成为抗日战场上名满天下的骁将。凭借赫赫战功,1939年初,年仅35岁的戴安澜被任命为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师——第5军第200师师长。

  1942年初,应盟军请求,戴安澜奉命率200师开赴缅甸,成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冒险孤军跃进同古,接应败退的英军。在这里与四倍于己的日寇苦战12天,掩护了英军,并歼灭日寇五千多,大展国威。

  然而,由于英军私自溃退,奉命出击收复重镇棠吉的200师,反被日寇切断后路。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在突围战中不幸中弹,因缺医少药,又雨淋日晒,5月26日,于缅甸茅邦壮烈殉国,年仅38岁。消息传来,举国悲恸,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中美两国授勋嘉奖。

  将军壮年而别,对于妻儿来说,更是无尽的思念。戴澄东告诉记者,母亲和父亲是‘娃娃亲’,父亲在黄埔毕业后,母亲南下广州成亲,两个人感情非常好,母亲名字王荷馨都是父亲给起的。婚后,父亲教母亲识字读书,母亲也非常崇敬父亲,父亲平时最爱讲的话她都记在心里:第一句话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二句话是“人穷志不穷,中国人必须有志气,志气不能丢”;第三句话是“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需要读书和学习”。

  戴安澜牺牲后,200师将士将其遗骸护送回国,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为他举行了国葬。为纪念戴安澜,大家提出创办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但一时资金缺乏。王荷馨得知后,将国民政府颁发的20万法币特补金全部捐出来。“当时有人告诉母亲不能捐啊,这笔钱捐了,4个孩子怎么办,但是母亲说我父亲生前注重教育,她要把这笔钱捐出去。”戴澄东说,父亲不爱财的思想,母亲深受影响。

  抗战胜利后,王荷馨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1947年,带着一家老少,将戴安澜的灵柩迁葬故乡安徽芜湖。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作为家中幼子,父亲殉国时,戴澄东刚满周岁。多年来,通过阅读父亲的书籍和资料,走访父亲身前故人、故地,以至到缅甸父亲阵亡之地祭奠,戴澄东对父亲的了解和情感越来越深。

  戴澄东认为,黄埔经历,为父亲成长为一名优秀军 人打下了基础,“他跟大家讲过,作为军人,要做到忠勇勤廉——忠诚于国家,忠于职守;勇,就是战必胜,勇必固,忍人所不能忍;勤,要勤劳;廉,不要贪,贪污到最后没有好下场的。”

  “父亲一生都是为了国家,我们要做到不给父亲丢脸,也要努力为他争光。”戴澄东介绍,大哥戴复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姐姐戴藩篱是抗美援朝老兵,二哥戴靖东是大学教授,戴澄东自己也是水利工程师和行政干部。

  戴澄东认为,父亲非凡的人生和品格,当然离不开黄埔军校的磨砺和黄埔精神的熏陶,同时也不能忽视,早年传统教育的巨大作用——在私塾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从小就牢牢扎根在他的心里,形成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拼搏,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

  戴澄东因此认为,爱国、革命等都是大家共同认可的黄埔精神内涵,在黄埔百年之际,应该进一步看到,黄埔精神,实际上是中华传统文化在黄埔时代的浓缩,爆发出了非常大的精神力量,黄埔精神不是独立的“一朵花”,这朵美丽的花的血脉、枝、叶、根,都源自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黄埔精神,一定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完)

  此外,多位熟悉涿州水利的受访者表示,北拒马河、大石河属于中小河流,防洪体系建设以地方投资为主,地方政府想要提升行洪标准,财力也是制约因素。不仅是涿州,因水利设施建设投资高,但难以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短期回报,导致不少地方政府对防洪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程晓陶提到,目前国内应对洪水的演练水平较低,预案的可操作性、针对性不足,不同部门要求不同,演练效果也不一样,距离真正的实战还有差距。

  据万得平台A股资料显示,2022年,A股488家医疗企业共支出销售费用3523亿元,其中92家企业去年的年销售费用超过10亿元,平均每家医疗企业年销售费用约为7.2亿元。

  在全面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实行市场化,资本市场改革已迈出决定性的一步。“暂停IPO以救市”,无疑与市场化改革方向相悖,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预期,对资本市场运行秩序也将造成严重扰乱。

  近日,一条内容为“中纪委曝光一台直线加速器回扣1600万”的话题,迅速“引爆”网络,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一名网友评价道“医疗反腐、刻不容缓”,成为话题词下的高赞评论。当前这轮医疗反腐的背景是什么,医疗行业的腐败如何滋生,而反腐的重拳又将砸向何处?8月11日,大象新闻记者对话多名业内人士,试图揭晓这些疑问。

  据报道,2022年7月19日,涿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曾开展防汛应急救援演练,应急管理局、水利局、气象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参与。演练设定了全市普降大到暴雨,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拒马河水位持续上涨,拒马河堤防随时可能出现险情的情境,让各部门模拟从信息报送、应急预判、预警和群众转移等关键流程。当地称,各部门密切配合,演练在规定时间完成,“演练达到预期效果”。

张广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