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06 18:42:35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粮食安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报记者 亓玉昆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领域改革成果,对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等分别作出明确规定。

  “作为我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粮食安全保障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地方抓粮更有积极性

  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内,水渠纵横交错,马路直通地头。

  “我管理600多亩土地,忙的时候也只需三四个人,现在种地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望着沉甸甸的麦穗,新乡市西合角村种粮大户申继锋自豪地说,这些年通过不断更新机械,耕种管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种粮积极性和丰产信心。

  保障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必须回答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确保农民增收、维护好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这是粮食安全保障法制定过程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明确国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和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要求采取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调动粮食生产者和地方人民政府保护耕地、种粮、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粮食生产者增收……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相关规定,给农民吃上“定心丸”,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地方抓粮更有积极性。

  “当知农、爱农、敬农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加入新农人行列,农业发展就会更有希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喜欢称自己为“新农人”,前不久参加了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座谈会,她说,要想方设法提高种粮收益,更好保障粮农权益,提高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为鼓励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各地积极落实耕地地力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耕地轮休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扶持政策,取得明显效果。

  “粮食安全保障法坚持劳有所得、得失相当,一方面要求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形成市场为基、农业优惠、粮价科学、农民增收的激励机制,促进农业增效、粮食生产者增收;另一方面要求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资源流动的激励导向作用,实现资源调度与利益流动统筹协调。”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名誉院长房绍坤说。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粮食安全保障法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专设耕地保护一章,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黑土地、撂荒地、盐碱地等分别作出针对性规定;明确“国家推进种业振兴,维护种业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等。

  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走进中央储备粮兰州直属库,宽阔整洁的厂区矗立着一座座巨大的粮仓。推开一扇仓门,丰收的小麦映入眼帘,平展展一片,粮面平如镜、走道直如尺。小麦颗粒饱满,抓一把,手感沉 甸甸的。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国家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

  “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能力必须牢靠地建立在我们自己身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庄晓泳说,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国家建立粮食储备体系,合理确定粮食储备的品种结构、区域布局,确保数量和质量安全;明确承储政府粮食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风险事项报告制度;地方政府指导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鼓励自主储粮,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做强做优粮食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

  “包装袋要排放整齐,大米要仔细检查。”位于重庆市荣昌区清江镇竹林村的久丰水稻股份合作社仓库内,合作社负责人张玲玲正带着村民包装大米。

  “合作社目前建有多个粮仓,可以保障数千吨粮食安全储存。”张玲玲介绍,她还开办了一家大米加工厂,生产的大米不仅上了当地居民的餐桌,还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粮食安全保障法从政策引导、技术服务、金融支持、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多链条为粮食从业者保驾护航。”魏巧说。

  为推动粮食流通、加工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粮食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明确国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健全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粮食经营者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该法明确国家鼓励和引导粮食加工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科学布局粮食加工业,协调推进粮食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保障粮食加工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此外,还鼓励产销合作,促进区域粮食供求平衡。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应综合施策。”庄晓泳介绍,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国家加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国家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开展商业性保险业务;国家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制定粮食应急预案,按规定启动应急响应。

  耕好节粮减损“无形良田”

  近日,2024年安徽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阜阳赛区)现场观摩会在阜阳市颍州区举行。金色的麦浪起伏荡漾,伴随着出发的指令响起,一辆辆收割机竞相驶入田间,在机器轰鸣声中,小麦迅速被卷入收割机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颗粒入仓,顷刻间便完成了各自区域的收割任务。

  “我专门对收割机进行了改造,比如在割台上添置挡帘,防止机收时麦粒弹出;在拨禾轮上增加弹齿,防止漏割……”这是阜南县农机手邢金奎多年积累下来的操作经验,也是他此次拔得头筹的“秘诀”。

  “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损耗、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阜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景军说,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比赛,更是引导农机手进一步精进技能,降低机收环节粮食损耗,确保小麦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粮食生产者应当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和生产作业管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国家鼓励和支持推广适时农业机械收获和产地烘干等实用技术,减少产后损失;国家推广适度加工技术优化工业用粮生产结构,调控不合理加工转化;明确政府部门、粮食生产经营者、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及公民个人、家庭等有关主体的节约义务;规定公民个人和家庭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

  “粮食安全保障法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粮食节约,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的基础上,呼吁消费者合理消费、厉行节约,以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房绍坤说。

  此外,该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确“树立大食物观”,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数量,也要重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国内不少高校应急管理专业都采用这种“拼盘式”的招人模式,但跨专业教师往往缺乏对应急管理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系统认知。一位受访者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国内对应急管理全面了解的学者屈指可数,应急管理领域缺好的老师”。

  过去十多年,他一直冲在影响和反思人口政策的一线,时时刻刻“想让别人生孩子”。他的热情,在谈论人口问题时总能被点燃。这样关心人口问题的企业家,国内罕有,如学者何帆所言,“所有问题都能被梁建章归为人口问题”。

  1997年博士毕业后,阿东进入国家海洋局,并在此工作近20年。其间,他先后在海洋综合管理司、海域管理司、东海分局、海洋出版社等处工作,2016年1月任政策法制与岛屿权益司司长。

  《中国企业家》:成功的企业家有很多,成功的经济学家也有很多。多年来在企业界和学界的“双栖”生活,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生命体验?创业者和学者,哪个角色让你更有成就感?

  还有一个角度,中国的储蓄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投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工业化初期,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未来工业化后期,可能不需要建这么多新厂、新路、新高铁。我们拿出一部分比例的固定资产投资,拿出几个百分点去做人力资源的投资,这个回报会高很多。

  荷村村是个典型的山村,近些年靠山吃山,发展出了黄茶、毛竹、漂流、民宿等特色产业。高屹实地考察村里的黄茶基地及仓库、黄茶合作社、竹扫帚加工点、乡村特色馆、大峡谷漂流项目和“竹尖上的树屋”民宿,详细询问村民和各类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就反映较多的黄茶园喷滴灌设施安装、新建林区道路等事项,与乡村干部一起商量解决方案。高屹强调,要把做大特色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根本性抓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黄琬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