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股基红黑榜:平均收益转负,港股红利板块是正向收益之源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03 13:02:38

  界面新闻记者 | 纪瑶

  A股在连续反弹3个月后,5月小幅回调,沪深股市主要指数收阴。上证指数5月下跌0.58%,深成指下跌2.32%,创业板指下跌2.87%。北向资金5月累计净买入约90亿元,连续5个月保持净买入。

  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煤炭和房地产涨幅超6%,公共事业、银行和交通运势等板块小幅上涨。有色、电力设备微跌,跌幅较大的是传媒、通信、计算机等。

  港股方面,自4月下旬,港股出现强势反弹。5月1日至5月20日涨幅超过10%,但下旬恒生指数持续调整,跌去此前涨幅。5月港股上涨1.78%,涨幅明显收窄。风电、煤炭等板块涨幅居前,港股通红利ETF(513530.OF)连续两月上涨超10%。

  界面新闻综合收益率、波动率、择时与选股等维度对普通股票型基金进行评估,同时对上榜基金进一步筛选,剔除资产规模合计低于五千万,以及成立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基金,并排除非投资收益原因造成的净值上涨,整理5月红黑榜。

  通过对这些基金进行长期跟踪,试图从中找到收益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低,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同时找出部分产品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帮助投资者“避雷”。

  本次纳入统计的475只(所有份额合并计算)股票型基金中,132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1.22%,是自2月市场回暖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平均收益率为负。

  下表为综合得分最高的10只股票型基金:

  南方基金李锦文有2只基金上榜。南方匠心优选规模最大,约有31亿元。一季度继续加仓了AH股煤炭、家电、银行、有色等低估值、高股息个股。李锦文在一季报表示,选股依据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或持有。以可持续、稳健的假设,预测和评估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企业长期的内在价值由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决定,与市场的喜好和当下行业的景气度无关。

  前海开源基金有两只基金上榜。王霞、王思岳管理的前海开源股息率50强年内收益已超20%,远超业绩比较基准,涨幅收益于港股红利板块,基金前十大重仓均为港股,主要为涨幅居前的电力股、能源股等。

  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共事业位居本期红榜第一,是其名下规模最大的基金。崔宸龙个人管理6只基金,规模共计173.92亿元,榜上的前海开源公共事业规模超115亿元,前海开源新经济规模合计超54亿元。前海开源公共事业前十大重仓重有6只港股,主要重仓电力股、能源股等。

  本月,还有多只港股主题基金上榜,净值部分修复。华夏港股通精选涨幅最大,基金重仓港股能源、原材料、电信、房地产等行业。

  鹏华基金萧嘉倩管理的鹏华文化传媒娱乐位居黑榜榜首,跌幅也是上榜基金中最大。2024年4月19日,萧嘉倩刚刚接管本产品,任职回报-9.34%。接管前的一季度最新持仓显示,该基金仓位集中在TMT板块,萧嘉倩接管后的持仓操作尚未可知。

  同泰基金陈宗超管理的同泰行业优选净值已剩0.47,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8月末,历经两任基金经理,任职回报均跌超30%。陈宗超2023年4月接管以来,延续重仓TMT。

  嘉实基金3只产品上榜,郝淼于2022年9月接管嘉实互融精选,任职年化回报超10%。基金重仓AH股生物医药,仓位较高。近几个季度,郝淼均提高了重仓股持股集中度。王贵重的嘉实文体娱乐和李涛的嘉实信息产业均重仓TMT板块,同 样是板块跌幅较大。

  对于市场下一阶段表现,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程彧分析称,三季度或是择机入场的时点。市场目前处于低估值,估值并非市场主要矛盾,未来市场仍是由企业盈利驱动向上的。企业盈利增长是市场涨跌的根本决定因素,而估值仅影响变动幅度。

  从投资确定性来看,三季度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态势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上半年出台的政策需要一个政策转化期,下半年政策作用会或许会更可见。另一方面,需要重视中美库存周期共振。过去两年中美同步处于“去库存”的周期,现在都处于库存拐点。微观上,三季报也有望呈现企业盈利增长逐季加速的态势。从投资风险的角度来看,三季度或是全年地缘风险相对较高的时期,或可利用市场潜在的波动择机建仓。

  程彧总结,市场可能低估了支持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如新型城镇化、税收和利率政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养老、教育、医疗改革等。随着中国版401K的推出和资本市场建设的发展,更多资金将流向中国股市,提高估值。

责任编辑:许艾伦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各地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方面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有序疏导诊疗需求,提供分级分类医疗卫生服务,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新闻联播):今天(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三年战“疫”,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从“防感染”到“保健康、防重症”,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

  四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第三集《铁规矩硬杠杠》,将于1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播出。

  “有时候,温暖是寒冷的馈赠。”陈思敏生日那天,刘涛这样对妻子说,如果没有驻守高原,不会懂得越是严苛的环境,内心温暖越是纯粹、真挚。

  第二天,李娅心里始终挂念着谢理德两口子。李娅怕他们对车站不熟悉,再次错过回家的列车,早早便打电话提醒老人早点来车站。当在候车室见到了他们后,李娅这才放心了。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初,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三年之后,疫情防控政策进行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本周,《面对面》栏目专访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尚晓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