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梅派弟子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1 13:35:26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陈建新)台湾京剧名家、梅派弟子魏海敏27日在北京表示,戏曲是中华文化载体之一,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戏曲行业,共同传承梅派艺术。

  “梅韵流芳”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日前启动。27日晚,系列活动之“梅派经典折子戏专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魏海敏参与演出。

  专场演出集中展示五部经典古装戏及梅兰芳创排的最后一部戏《穆桂英挂帅》中的精彩片段。魏海敏说,纵观梅兰芳大师一生所创作的女性角色,其形象之多元,表演之细腻、传神,可以说把中国人千百年来对于女性美的描述,从文字、绘画、传说中搬上舞台,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美人形象。

  魏海敏表示,专场活动主题为“梅兰芳启示录”。当我们重温大师的艺术之路,缅怀的不仅是艺术成就,更是他一生对于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热情和奉献,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梅兰芳大师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于以往,在当晚的演出中,魏海敏加入了朗读者角色。作为活动策划人,魏海敏向记者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非常迷人,但如果只有技艺表演,不能完整展现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因而,此次演出结合了朗诵的方式,讲述大师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让观众能够更贴近戏曲,感受其深厚内涵。

  魏海敏说,京剧发展 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必须把其中核心精神提炼出来。在她看来,戏曲充满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意义、对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戏曲也包含了诸多道理、为人处事的方式等。看戏能够引起共鸣、净化心灵

  多年往返于两岸,魏海敏还观察到,如今看戏的很多观众是年轻朋友,且年轻人对于戏曲的了解,并不比年长的戏迷少。也因如此,她认为从业者对于戏曲一定要有热情,更要了解角色、演好角色。“我觉得这个时代,观众一定要受到感动,才会进到剧场,才会继续支持你。”

  谈及戏曲的传承与创新,长年学习老戏,同时也在创作新戏的魏海敏表示,身为一个传统艺术表演工作者,绝对不可以只做一件事情,不能只是(专注)传统或只是(专注)创新,必须要有好的传承,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此才能相辅相成推动戏曲和时代同步向前。“未来,我很盼望能够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这个行列,使戏曲能有更新的发展。”(完)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2/2436246535.jpg" alt="消费券“劝”来新春消费开门红" />

  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传统文化元素在这部短片集中被一一“点亮”,让不少观众情不自禁发弹幕,坦言被主创团队所折服。

今年过年热销的

  餐馆经营者韦罗妮卡·维基表示,现在“正是促进意中交往的好时机”,她期待大量中国游客的到来,“作为旅游业相关从业者,这既是我们的商机,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稳增长方面,我国将合理安排地方专项债券额度,通过开“正门”保障地方正常融资需求,继续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再贷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在稳就业方面,我国将继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在稳物价方面,我国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和猪肉储备调节,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我为何把手伸给了你,我也接受过陌生人的好意……”随着《你好,陌生人》的优美旋律流淌而出,仿佛打开了记录平凡人治愈瞬间的记事本。深夜街头帮助故障车司机推车的女孩,拿起小凳递给建筑工人避雨休息的萌娃……普普通通的他们来自人群,又归于人海,在擦肩相遇时,将画面定格在伸手相助的那一刻,为不平凡的2022年留下一抹抹暖意融融的亮色。

林文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