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打响“花海战术” 消费新场景催热“买花潮”

来源: 澎湃网
2024-06-20 04:44:20

  中新网嘉兴4月16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近期,鲜花成为装点生活“氛围感”的不二之选。在杭州凤起花鸟市场、吴山花鸟城等“网红”花市内,郁金香热潮刚过,百合风随之而来。火热的市场背后,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天明村的花农们正忙个不停。

  “我们主要种植百合、郁金香、非 洲菊。目前有100多个大棚,供应的全是鲜切花,批发往全国各地,一年毛利能到两百多万。”天明村种花大户王金松说。

  在天明村,处处可见“鲜花一条街”,家家门口有仓库,物流车辆往来不停。目前,该村共种植各类鲜花1763亩,入驻7家大型花企,销售总规模超3亿元。

  近年来,“悦己消费”催热鲜花市场,“Z世代”加入买花大军。从“送他人”到“给自己”,鲜花消费正由特定节庆走向日常,销售场景也转向线下线上并举。据相关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超1亿用户下单购买鲜花园艺产品,其中,浙江消费者数量排名全国第二。

  历经散户单干、规模化种植、互联网+花卉,天明村“花海战术”不断焕新。

  “晚香玉开花颜值很高,花型像古代女子头上的花簪……今天只要9.9元,给你包邮到家!”“00后”电商主播蓝光坐在鲜花丛中直播,不一会儿就卖掉了100多单。

  与花棚一墙之隔处,浙江三只懒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三只懒蚂蚁公司)将直播间搭在了产销基地内,构筑起集种植基地、景观花园、云端电商于一体的销售模式。

  “我们在淘宝、抖音、小红书等各个平台都开设了网店,全网粉丝60万左右,线上直播销量稳定。”三只懒蚂蚁公司总经理助理左旭跃介绍,除了线上直播外,公司自2018年起在天明村打造景观花园,希望吸引更多游客游玩、消费。

  趁着踏春热潮,边赏花边消费的路子,拓宽了鲜花经济发展空间。行走在五彩缤纷的花园中,挑选上百种价格实惠的鲜花盆栽,场景化体验打开了“接触型消费”新窗口。

  连日来,天明村紫藤花节便搭建起了“唯美”的销售场景。

  活动期间,该地累计接待了游客四五千人,还邀请了诸多园艺界博主前来打卡。“我们线下有四五百种时令鲜花,还有各种花盆、花泥、园艺工具,来玩的游客都要带几盆花走。”左旭跃说。

  “办公室养花我推荐龟背竹。养护简单,对光照、水分要求适中,能适应室内环境。”线下体验卖场内,各色花草一字排开,工作人员正在为两位城市游客做推荐。

  除了乡间花海,本届紫藤节还安排了露天烧烤、围炉煮茶和青少年研学等活动,各个年龄段的花友都能尽兴而归。“看了小红书上的网友分享,这里非常‘出片’,鲜花价格又便宜。”游客王女士(化名)被紫藤花节吸引而来,特意换上一袭白裙,拍照买花两不误。

  看着天明村的火热场面,“95后”农村专职工作者高晨晨感触颇深。他介绍道,天明村曾经是一个经济弱村,虽然有近四十年的鲜花栽种历史,但最初相关产业经济附加值不高。

  “近年来,新一届村班子通过低散乱腾退等方式,将原本的抛荒地、臭水塘变成了鲜花基地,村民收入也翻了倍。”高晨晨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明村人,他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正在探索鲜花经济的无限可能。(完)

  据悉,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新一届特区政府积极发展新的经济动力,推出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基层医疗健康蓝图》《青年发展蓝图》等举措。

  连线中,从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到福利院的老年朋友,从能源保供企业的员工到高铁站员工、旅途中的旅客……习近平与他们一一对话,关切民生冷暖、表达新春心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欢欢喜喜过好年。”

  19日,三亚大东海沙滩上人潮涌动。来自湖北的杜先生享受午后的冬日暖阳,不远处儿子媳妇带着孙女在海里嬉浪。“我们一家从武汉自驾来,亲家他们明天从浙江飞来,准备聚在三亚一起过年。”杜先生说,以前认为过年旅游是年轻人干的事,现在觉得“只要一家人团聚,在哪都是过大年”。

  <strong>中国人为何用动物而非植物来纪年?</strong>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加之春运期间跨区域人员流动大幅增加,加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的医疗保障成为当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春节是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节,许多民众已踏上返乡之路,春运进入节前客流高峰。与此同时,农村地区是当前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中国正从多个层面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板,努力保障民众安全回家、放心过年。

李彦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