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教育丨教育部提醒考生及家长:警惕“高价辅导”陷阱

来源: 快科技
2024-06-18 17:14:45

  一、“内部数据”并不神秘

  【案例】一些机构或个人宣称拥有所谓的“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确保考生进入心仪的专业,从而诱导考生和家长购买高价服务。经核实,这些数据并不准确,甚至存在误导性,多名考生因信赖此类数据而填报失误。

  【提醒】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所使用的参考数据均通过该公开渠道搜集汇总。但由于一些咨询机构和个人对招生批次、招生政策没有进行深入学习了解,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存在盲区和误区,反而对学生和家长产生误导。

  二、“专家团队”并不专业

  【案例】一些机构打出“高考志愿规划师”“权威专家团队”等旗号,以此增加自己的权威性,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并无相关资质和经验,有的甚至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提醒】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今年,各地各高校都组织了各类免费的线上线下招生咨询活动,并加强对高三年级班主任的培训,组建专门的工作队伍,为考生和家长提供细致周到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同时,高考志愿填报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填报志愿的过程,本身也是考生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重要一步。考生应依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兴趣志向以及高校的招生政策,自主合理填报,规划好个人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之路,切莫简单交付于某个机构或个人。

  三、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案例】一些机构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收取高昂的服务费用,且定价不透明,服务内容“看人下菜”,存在价格欺诈的嫌疑。某机构推出高达数万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声称可以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但多名家长反映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些通用的填报建 议,服务内容与实际宣传严重不符,且收费畸高,感觉受到欺骗

  【提醒】教育部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治理,持续整治高价收费、虚假和夸大宣传、恶意曲解政策、实施欺诈、传播不良导向等市场乱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甄别,立足自身实际理性填报,切勿盲目消费、冲动消费。

  四、渲染焦虑过度营销

  【案例】一些志愿填报指导机构过度强调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制造“热门专业”的假象,甚至发布所谓的“专业排名”,以此来吸引考生购买服务。这种“专业决定论”,刻意渲染出焦虑氛围,而背后的真实目的还是兜售课程、贩卖咨询服务,以此牟利。有的考生听信这类指导,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结果入学以后,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不适合所报考的专业。

  王小洪要求,要健全完善捍卫政治安全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体系、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领域各类风险,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要积极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保障高质量发展。要大力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公安工作整体效能。要毫不动摇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锻造“四个铁一般”过硬公安铁军。

  <strong>还有谁亏钱了?</strong>

  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成绩,是滨海新区贯彻落实“制造强区”战略的缩影。滨海新区着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点建设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10条主导产业链。

  因此,伴随着城乡未成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逐步消弭,使用鸿沟正在成为主要矛盾。弥合新的数字鸿沟的基本思路是从未成年人数字资源的公平分配,逐渐提升到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全面发展上来。首先,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数字基础资源的供给与援助,还要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数字鸿沟不仅是技术使用上的差距和制度上的差距,更表现为一种“数字意识”上的差距,数字思维和从小习得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他们的将来影响很大。重视并保障农村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是关乎未成年人数字发展权的重要问题。其次,也要进一步提升网络教育质量,促进网络教育公平。数字鸿沟的实质是不同群体之间通信技术与信息获取的不公平。提升网络教育质量,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公平、普惠使用,是实现城乡未成年人群体间信息获取公平的重要路径。

  我们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深化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预计1月上旬末至中旬,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整体将先升后降,起伏明显。12日前,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回升,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至6℃;之后,随着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增强,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由前期显著偏高逐渐转为明显偏低,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2℃,其中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北部和东部、华北中北部及江南西部等地偏低3℃至4℃。

林筠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