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来信丨飞虎队记忆

来源: 旅游网
2024-06-06 05:56:15

  这是一段共同铸就的非凡历史。

  飞虎队老兵 梅尔·麦克马伦:飞虎队这段历史,应与我们同在,永不被遗忘。

  这是一次跨越万里的动人相聚。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与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梅尔·麦克马伦致信习近平主席

  尊敬的习近平主席:

  我与飞虎队及美国第14航空队老兵哈里·莫耶、梅尔·麦克马伦一同向您致信。这两位老兵今秋将与我一同前往中国,他们是飞虎队至今仍然健在且能够亲身回到中国的最后两位老兵。两位老人家十分坚定,要代表曾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的数千名美国飞行员,在迟暮之年再次回到故事的起点,重温那段美中两国团结合作的情谊。

  10月30日,美国第14航空队援华抗战8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

  飞虎队老兵 哈里·莫耶:我叫哈里·莫耶,是一名P-40战斗机飞行员。我1944年2月加入美国第14航空队,当时驻扎在成都,之前我主要在地中海战区作战。那时(1944年1月)我本可以回家,但我想去中国。我们都知道当时中国人民正经历着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非常非常可怕。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我们也越来越愤怒,更同情中国人民的遭遇,想要来帮助中国人民。

  飞虎队老兵 梅尔·麦克马伦:我叫梅尔·麦克马伦,我1925年出生,是飞虎队B-24轰炸机机炮手,来中国时我只有19岁。到中国之后我立刻认识到,这里的人民,应该受到尊重和敬仰。

  1941年,美国将军陈纳德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名“飞虎队”。1943年,“飞虎队”扩编为美国第14航空队。

  飞虎队老兵 梅尔·麦克马伦:我们的基地在昆明机场,但我们驻扎在农村地带。所以我能看到那里人们每天的生活,也是在那里我认识到,不同国度的人民都是一样的。母亲照料呵护孩子,儿童欢笑玩耍,父亲在田间劳作,就算日子艰苦,人们的脸上仍总是带着微笑。人们的愿景都是一样的,都期望在和平中生活。

  援华作战期间,2000多名美籍飞虎队队员牺牲,200多名飞虎队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许多中国人在营救过程中献出生命。

  飞虎队老兵 梅尔·麦克马伦:我听过很多飞机坠毁的故事。如果飞行员被迫跳伞,勇敢的村民会将他们救下,这样的故事我听过很多次。白天,村民将飞行员藏起来。到了晚上,再把他从一个村庄,转移到另一个村庄,直至飞行员能与队伍会合。村民们知道,如果被日军发现自己在帮助美国人,他们将遭到残忍的折磨。我钦佩他们,中国人民是勇敢的人民。

  飞虎队老兵 哈里·莫耶:对于中国人民,我总是有一种温暖的感情。他们对我们很好,我们要回国时老百姓欢送我们,感谢这些帮助他们的男孩们。那是我们美中人民心心相印的场景,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

  2023年9月12日

  习近平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和飞虎队老兵

  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展望未来,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负有更加重要的责任,应该也必须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飞虎队老兵 梅尔·麦克马伦:收到这封信对我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很荣幸,也很高兴,习主席在信中提到我的名字。我们会珍藏这封回信,将它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飞虎队老兵 哈里·莫耶:这非常温暖人心,习主席关注我们基金会所做的事情,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正在做的是让飞虎队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去。习主席认可这一点,这很重要。

  11月3日,哈里·莫耶与学生代表在云南昆明种下“中美友谊树”。

  飞虎队老兵 梅尔·麦克马伦:在我们身处困境时,这段坚固的友谊 始终延续着。我的希望,和所有人的希望都是分歧可以被克服。我相信这可以做到。

  10月30日,哈里·莫耶在北京度过103岁生日。

  飞虎队老兵 哈里·莫耶:所以我又来到中国,我1944年和1995年来过。2023年我又来了,希望明年还能再来。

  疫情之后,研学市场经历了新一轮市场洗牌。上述从业者透露,从新冠疫情初期到2020年四五月,做研学旅行的公司就倒闭了17000多家,同时不断有新的公司成立。很多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疫情后转型或退出,行业被倒逼洗牌,无形中提高了准入门槛。

  岩土工程、地质构造、地震、应急等方面专家进行全面分析,认为此次地面沉降和位移变形成因比较复杂,初步认为是局部突发性、差异性地面沉降,在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大面积沉降,在国内外比较少见,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接下来将继续加强专业监测,密切分析研判。

  想来裴敏欣和华盛顿政客的思维还停留在“那些美好的旧日子”。那时候,美国一枝独秀,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发号施令唯我独尊。中国人民反倒是从这篇危言耸听、色厉内荏的文章,看到了霸权江河日下,帝国日薄西山,以及在各种掣肘下又当又立的无奈与不甘。

  “当前许多对研学旅行乱象的认识,存在流于表面不够深入的情况。”2019年在北京举办的“研学旅行现状、挑战与未来”研讨会上,人民文旅智库理事长、首席研究员吴若山曾举例说,大家比较容易发现研学旅行中导游词不准的乱象,却不能发现背后缺少规范与质量监管的本质,比较容易指责旅行社出现的问题,却不能发现教育培训机构缺少保险等短板。 

  “类似的暗箱操作并非个别现象。”一位不愿具名的旅行社负责人回忆说,2018年夏天,朋友孩子参加了所在学校的研学旅行,到成都及周边五日游,路上往返占两天,每人收费三千多元,仅一个年级出团的毛利率就近百万元,利润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四十,明显不合常理。询问后才得知,该产品没有走招标流程,家长和学生没有备选。更反常的是,在研学手册上,组织该活动的文化公司用了极小的字号,不仔细看都找不到。“这么好的宣传机会都不用,多半有猫腻。”

  “我们不能把所有功能统统附加到一片森林上。”水土保持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表示,应该把“绿化”放在国土空间优化的格局来考虑,而不是单纯的植树播绿。因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有些地方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裸则裸、宜沙则沙。

陈佑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