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中国以“智”提“质”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14 13:02:01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李金磊)在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焦点的背景下,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从此前的“互联网+”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中国着眼于以“智”提“质”。

  “人工智能+”的概念令业界感到兴奋,有观察认为这是中国从“互联网时代”迭代升级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动。在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这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可以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于正在寻求经济新动能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来说,“人工智能+”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的威力已经初现。人们期待,它为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变革,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同时,这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有助于“老树发新芽”。

  “数字经济最终拼的是智能,不然就会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数据流量谷董事长贺晗表示,目前很多行业已经具备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到了通过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的时候。

  因此,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名称变化,更是一次深刻的转型与升级。那么,“人工智能+”行动又该怎么开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聚焦民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娱乐等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未来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要让人工智能不仅会作诗,更要会做事”。

  贺晗指出,通用大模型可以与工业、科学、政务、金融、能源、交通、生物医药、空间地理等各领域结合。用行业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打造行业垂直大模型来进行智能决策,逐步成为当下智能化发展的标准打法。

  2017年,中国国务院曾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刘庆峰建议,瞄准通用人工智能短板,围绕自主可控算力生态构建、高质量数据开放共享、人才培养等维度,制定 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位推动规划制定和落地。

  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

  此外,相关部门已畅通全国四级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不立案”投诉监督渠道,健全来电核实督办机制,实现“有投诉、必回复”。2022年11月至12月,最高人民法院12368热线收到“不立案”投诉来电同比减少50.24%。

  第二十五条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批准对有关党的领导干部的处分事项。

  十月底,爱荷华进入金秋。晓蓝老师给她的“王叔叔”——诗人痖弦打电话。痖弦是最早一批参加写作计划的华人作家。聂华苓在《三辈子》里写道:“痖弦的诗悲凉透着诙谐,跌宕起伏,呼应成趣,极富戏剧性。他朗诵诗,声音醇厚,荡气回肠。耳边仍然回荡着他朗诵的《红玉米》……”

  而中山市总工会开展“新春福利天天送”活动,向9000名实名注册职工每天分别发放电影券、景点券、餐饮券、购书券、微信消费券等福利票券并组织技术工人开展两天一夜的疗休养活动。

  此次活动在枫叶小镇冰雪新世界和花果山滑雪场同期举办,有冰上坦克、急速滑梯项目(雪圈)、雪地碰碰车、儿童雪地摩托车、冰上自行车等20多个适合青少年儿童参与的趣味冰雪运动项目。当天活动首日,有300多人参与活动,这些活动将持续到2月28日,预计将有3万多人参与到这些有趣的冰雪活动中。

  春节临近,库都尔加油站的客流量多了起来,张洪艳和袁颖颖不停地和顾客对话,被哈气打湿的帽子和口罩上都结了冰霜。

程佩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