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豪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杨健豪

杨健豪

植根流通业 沟通上下游

ta的内容2.4万
大图模式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操逼免费应用|「私」と緑は言っておかしそうに笑った。そして深く息を吸って吐きだした。「もう上に行きましょう。ここ寒いわ」

2024-09-20 22:07:28
625

  中新网长沙9月20日电  题:柬埔寨湖南侨商刘建华:“不占小便宜”筑实侨商诚信力

  记者 刘双双

  2011年,在广东打拼的湖南衡阳青年刘建华只身来到柬埔寨,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开创完全陌生的事业。

  刘建华自己都不相信,13年的时间,他竟将此前从未涉足的包装业做成当地的行业龙头,六家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因为核心技术与经营理念的同步更迭,他也将当地包装业与中国的行业差距迅速缩小,提升了当地的制造业水平。

  如今,47岁的刘建华积极投身于中柬经济文化和公益事业,不仅带领家乡人在柬共同发展,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童年铸就创业野生力

  初次踏入柬埔寨时,刘建华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的米粉。在异国他乡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对于湖南人来说是种莫大的欣慰。但柬埔寨米粉的清淡与家乡鱼粉的浓郁有着天壤之别,每次吃的时候都会勾起内心深处的儿时记忆。

  “我记忆最深的是一碗肉丝粉,那是一碗再也寻不到的粉。”刘建华的家在衡阳县石市乡张公村,父亲曾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十岁那年的暑假,刘建华第一次跟着父亲来到衡阳市区,白天的太阳照着楼房玻璃、马路、河面,仿佛闯进一个闪闪发光的新世界。晚上,父亲将塑料纸一摊,带着他睡在蒸水桥头的路基上。

  “一辆辆汽车驶过时,吹来的是一阵风,也是一阵灰。我躺在父亲的怀里并不觉得苦。父亲就是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培养我们不向困难低头、乐观向上、靠自己不靠别人的性格。”

  父亲言传身教让刘建华从小便有了创业的野生力。假期里,刘建华常常背着书包到乡下卖鞭炮、百雀羚润肤膏、水果、鱼皮花生等各种小商品。“赚了钱,就会无比兴奋地去点一碗地道的衡阳鱼粉犒劳自己。”

  “衡阳鱼粉料足、味正,每吃上一口,既能品尝到底汤的浓鲜,又有鱼肉的香辣,真正体现了衡阳人的匠心与考究。”刘建华说,这也是衡阳人印在骨子里的务实、精益求精精神,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创业之路。

  2011年,34岁的刘建华在柬埔寨金边大学参加一个慈善活动。机缘巧合,他结识了几位当地工厂的老板,得知当地纸箱难买、包装业落后时,毅然掏空所有家底,决定跨行进入柬埔寨包装业。

  面对语言不通、环境不熟等困境,从原材料、生产线配置到技术引进、员工招聘等,刘建华凭借着顽强的韧性亲力亲为。“那时,我是自己骑着摩托车,灰头土脸地一家一家去客户工厂送纸箱样品。”凭着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刘建华迅速将第一家公司——永成包装有限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合作商均是耐克、阿迪、沃尔玛、彪马等一线运动品牌。

  很快,刘建华又开设了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如今已经拥有六家公司,带动当地员工500多人就业,2024年营收预计超过一亿美元。

  “不占小便宜”筑实侨商诚信力

  刘建华能在柬埔寨扎根来并快速发展,也与正直、诚信的父亲有很大关系。

  “父亲身上有种刚正的力量。他经常告诉我,人一定要老实,不占小便宜,要说到做到。”在刘建华的记忆里,父亲的这些教育来自行动,“20世纪80年代,只要谁家办酒席,大人都是带着所有孩子去吃席。但我父亲却从来不带,不让我们养成占小便宜的习惯。”

  刘建华说,自己在柬埔寨吃米粉时,总会想起父亲。这种牵绊让他慢慢成为父亲的样子。他在办公室里挂着醒目的“诚信赢天下”字画,而他更将这种信念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商业合作、公司管理和人文关怀等各个方面都坚持诚实守信。

  刘建华相信,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二八定律”,如果产品理念、技术设备上不及时升级,只是一味贪图节省成本、占小便宜,将来必定会被淘汰。因此,他十分注重环保节能,率先引进污水净化系统,确保自己的产品全面符合欧盟的环保标准。“让用户不担心环保问题,也是一种诚信。”

  刘建华还对生产车间实行5S管理,为员工提供干净、整洁、舒适的工作空间,为员工提供职工食堂、宿舍与健身房。“这对员工也是一种诚信。”

  “我们的柬埔寨师傅现在做得一手地道的湖南菜了,什么酸菜鱼、回锅肉、扣肉样样拿手。”他说,湖南菜不仅拉近了中柬两国员工的距离,也让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更充满温情。

  以“侨”为桥回报桑梓

  如今,刘建华柬埔寨公司的产品远销中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秉持着湘商诚信经营理念的刘建华与当地政府、相关机构有着良好的互动,并被聘为柬埔寨投资者商会联盟副主席,还受聘担任柬埔寨一所学校的名誉校董。

  刘建华经常与柬埔寨侨胞一起参与救助、赞助华人活动,也为当地的一些中小学、福利院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新冠疫情时期以及湖南岳阳等地遭受洪灾时,我们柬埔寨侨胞都是积极解囊相助,同 时我们也不忘回报柬埔寨人民,现在正计划为当地农民免费打井,让他们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2023年,刘建华被推举为柬埔寨湖南侨商联合总会执行会长。这是一个有着130多个团体会员和1000多名个体会员、在当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省级商会。商会通过组织洽谈会、联谊会、老乡年会等,架起中柬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故乡永远是每一位华侨华人深藏心底最深切的眷恋。”深耕柬埔寨多年,刘建华内心始终难忘衡阳那片养育自己的土地。每年他至少回家六次,每次都会专程去衡阳紫竹林吃一碗地道的鱼粉。看到家乡的鱼粉不断推陈出新,刘建华感怀家乡人的创新精神,也一直在等待契机返乡创业、回报桑梓。

  9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衡阳举行,刘建华将参加相关活动。“我期待通过这次会议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让我能够更频繁地回到家乡,参与家乡的发展建设。”(完)

杨健豪(记者 崔佩伟)09月20日,�

杨健豪(记者 刘雅琪)09月20日,(原标题:非法持枪5支、弹药732发,“内鬼”陈罡判了)

记者/颜星悦‍‍‍编辑/杨宝璐‍‍杨淏在车站售票窗口买票买票、打车、住宿、购物、找路甚至交流……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系列事情常常默认要在智能手机上进行。当数字化覆盖了生活方方面面后,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比从前任何时候都依赖于“信号”与“电量”——你甚至很难说清,1格信号和5%的电量,哪个会更令你焦虑抓狂。但一个出生于1992年的山西男生杨淏却提出了这样的设想:没有手机这个“器官”,我还能在世界上畅行吗?于是他开启了一场实验——丢掉一切数字网络设备,花134天的时间,走完了全国24个省中的68个县市。实验成功了,他的感受则更为意味深长:真实的生活,接入互联网很容易,但想跳出互联网,却很难很难。以下是他的自述:‍不带手机出行,杨淏只能靠地图导航三天的“预备实验”“丢掉手机”这个想法,最初是在疫情期间冒出来的。2021年9月,我申请上了英国的博士,但由于疫情的缘故,2021年到2023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上网课,跟老师和同学们只是线上联系,每天看到的不是真人而是屏幕,这导致我三年都没有结识新朋友。还有一种情绪,就是被网络信息围绕的烦躁感。每天,手机都会推送哪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件、封控区又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还有网友们的消极情绪……并且所有的东西都被线上化、数字化。网络给人留下的记忆,似乎比我在真实世界里接触的记忆要短暂,头一天发生的事,可能到第三天第四天,就不记得了。这种状态让我觉得不舒服,我想关掉手机信息提示,又怕错过了最新新闻动态。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真实一点,由此萌生了“丢掉手机环游中国”的想法。为了测试这个想法是否可行,我先做了一个“预备试验”。2021年12月28日,我从上海出发,没带手机,只带相机,开车去了浙江天台山。天台山的国清寺,有很多保留得很好的古建筑,我喜欢寺庙的氛围,因此一直很想去那里。出行前我对父母说,我要不带手机去庙里玩三天,可能因为我从小就留学,而且只去三天,他们没有表现出很担心。在高速路检查站我就遇到了第一个难关。当时,工作人员要求我出示健康码,我说我手机丢了,现在必须回去找手机,总之好说歹说还是让我通行了。到了夜里,住宿成了最大的问题。我开车到天台山后,一路找了十几家酒店,没有一家愿意接收我。我本想,要不就凑合住车里,后来有家很小的民宿收留了我,房东是个和善的老奶奶,我告诉她我是游客,把手机丢了。我的车上没安装GPS,所以到天台山后,我就没再开车,改为搭车而行。到马路边去拦车,拦二十辆大概有三四辆会停下来,我再跟车主解释我没手机,但要去某个地方,三四辆停下的车里总会有一辆能载上我。这三天我一点儿都没想念手机。虽然遇到很麻烦,但感受却是舒适的,因为每天都在和真实的人打交道。平安回到上海是三天后的晚上9点,我刚开机,一个电话就打进来,是我母亲的,她估摸着今晚我会到家,吃完晚饭后就不停地在打电话。我才知道她还是很担心。这次三天的“预备试验”给了我信心,就是拿掉手机这个“器官”,我还是能在世界上活着。于是我就决定,去实现“不带手机环游中国”的计划。杨淏在路上给亲人和老师写的信不带手机去旅行接下来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我都在给我父母和女朋友做思想工作,我女朋友态度还好。我父母最担心的是,没有手机,我一旦出了什么意外都没办法求救,甚至他们都无法得知。我父亲说,现在都是电子时代了,没有手机你在外面寸步难行,其实直到最后我也没有完全说服父母,但他们知道我是一个做决定后不会改变的人。他们只能妥协。为了这次旅行,我提前准备好了40升的背包,几件衣物、拖鞋、洗漱用品、两个小相机、两册地图、两支毛笔、几叠宣纸、一瓶墨汁、三本书、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身份证件与银行卡,还有一摞现金。2023年11月27日,我和父母一起吃了早饭,然后把手机和电脑放进书房,正式开始了旅程。父母一直把我送到车站售票大厅,我妈还想进安检里面去送我,我说你赶快走。等坐上了火车,我没有一点担心,反而有种“终于开始了这一次伟大的征程”的激动。我的计划是从山西太原一路往南走,临汾市是第一站。到达临汾时已是当天傍晚,我沿街找到一家规模很大的连锁酒店,我给前台出示了身份证和现金,但前台工作人员焦头烂额地操作了半天,却依然无法在电脑上完成预定,好像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直接拿现金走进来住店的。接着再往南走是运城,我直接去了临汾车站窗口买火车票,售票窗口还是蛮拥挤的,不过窗口买票的几乎都是老人,或者拖着蛇皮袋子的农民工,偶尔个别的年轻人,都是身份证丢了或去临时窗口退票的。出发前,我跟父母保证,每到一个地方会寄挂号信给他们,这是我唯一跟他们保持联系的方式,信件能提供实物感,他们可以看到我书写留下的真实印记,信件让接收的过程变得更长,父母也会更期待收信。不过我没能做到每个城市都寄信,在临汾,我还不太好意思找人问路,也没找到中国邮政。第一封信是到达运城后才寄出的,整个旅程我一共寄了20封,他们只收到十几封。这次出门我还专门带了很多书,所以一开始也没有想念手机,直到出发后的第9天,我在三门峡市病倒了,发烧,整夜睡不着觉,出虚汗,当时我没法线上买药,又爬不起床去医院或诊所。第一次非常怀念手机,怀念美团买药。最后我给酒店前台打电话,解释了我的情况,前台的人帮我买了药,送到门口。吃了药后我躺下,看着床头的电话,那个电话不仅可以打内线,也可以往外打。我当时身体虚弱,情绪低落,好想给我妈和女朋友打电话。但挣扎了半天,还是没打。我觉得既然决定做这个项目,就要做得彻底一点,于是开始一一写信,给爸妈、给女朋友、给朋友,给姥姥姥爷,一旦有点力气就写,写累了就躺床上去休息。就这样过了三天。指引方向的只有两张地图,我在出发前买的,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今年最新印刷的,但绘制时间是2015年,所有城市和国道都是准确的,但尴尬的是,一些新修的高铁路线或新取消的铁路,以及村镇巴士,地图没有显示。我需要这两张图带我从太原一直走到福建,再往西一直到新疆,再去东北,最后从东北回到太原。地图给了我很多误导。第一次是在广东梅州,我要去江西赣州,这两个城市是紧挨着的,地图上显示有铁路,但当我去车站问时,售票员说早就没有从梅州到赣州的火车了,我得回到潮州,才能坐火车去赣州。所以后来我一般靠问路来继续行程。一般会说:“不好意思我没有手机,请问从这里到........要怎么走”,有些人在被我问路时会吓一跳,他们觉得很新奇,有人以为我是在故意搭讪;有人说太奇怪了,第一次听说有不用手机的,现在这个时代还有不用手机的;有人怀疑我在搞直播,弄个噱头;还有人认为我是调查记者甚至外国间谍。但我解释之后,还是有不少人会拿出手机帮我查询路线。很多地方现在已经不收现金了,我拿现金买东西,他们有时会找不开钱。在梅州,我上了一辆长途大巴车, 车费9元,我当时没零钱,最小面额是一张20元的纸钞,我和司机在门口僵持了半天。车上有个阿姨可能看不下去了,帮我刷支付宝付了9元。以前通过数字网络去解决的事情,在旅途中全都转到线下依靠陌生人,我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比如有一次在芮城,我要去一个叫“永乐宫”的地方看壁画,那个地方在郊区,地图上没标示,我就在大巴车上挨个询问,乘客里有个高中生,他说我送你去,我叫我爸过来,你也别在这儿自己找了,可能找不着。他就真打电话让他爸开车过来,把我送过去。陌生人给予我非常多帮助,我能完成这个项目很大一部分是依托于陌生人的善意。我觉得人们总认为外面坏人多,网络把一些恶意放大或扩散,引起了人的焦虑,当你真正接触世界时会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杨淏在途中结识的拾荒老人‍‍‍‍‍‍‍‍‍‍‍触摸真实的社交整个途中,由于我一直在移动,因此只收到父亲给我寄回的一封信,他是用钢笔手写的,写了四页 A4纸,内容无非是他和母亲的日常,但每个字我都读了好几遍,还带到英国了。我寄给爸妈的十几封信也被他们好好保留 着 。我觉得这场旅行之后,我和父母的关系反而拉近了, 他们现在对我更信任了,我现在不需要每天和他们联系,他们也相信我是安全的。这场旅途没有想象中的寂寞,反而认识了很多朋友,因为我没带手机,也没什么别的娱乐可做,所以不得不和陌生人交往,这是我在这场旅行中的奇遇。他们身份各异,有驴友、学者、做小生意的商贩,还有一个特别的老人。老人是我在茫崖市的一个清真寺附近的废品收购站认识的,他是河南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逃荒一路往西到了茫崖市,茫崖再往西就是罗布泊,没路了,他就在茫崖停下,以捡破烂为生,还在垃圾堆里捡到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成了他的孩子。现在孩子20多岁,跟着他捡破烂,虽然在茫崖长大,张嘴却是一口河南话。我和他聊得投缘,从下午一直聊到天色暗下,他让我跟他回家吃饭,还邀我晚上一起喝点。我就去了他家,其实那个家就是用废品搭的棚子,当时,我的第一感受是,在这里吃饭会不会不太卫生?就有点生理上的抗拒,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矫情,并为之羞愧。旅行中,我把我的手机号写给跟我有过深度交流的人, 从捡垃圾的老人到地理学者,什么样的人都有,回家后我打开手机,发现有20多个人加了我微信,我还在大凉山认识的一个彝族的少年,他经常给我发他们民族的生活照片,比如他们老家过火把节,或者他们彝族的特色菜,他都会拍照发给我,我也会给他发一些在英国生活的照片。这134天,似乎比我过去的任何一个134天要长得多,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旅途中常要坐火车,去售票窗口临时买票,常常买不到出发时间最近的高铁动车票,最多的是慢车票,所以我常坐的是慢车,从临汾到运城要5个多小时,我就坐那个车,以前看手机的时间都变成了看窗外,看树林变成草地,草地变成河流,感觉地球都变大了。时间也变得很长,我一路买书看书,读完了不下40本,走完了全国24个省中的68个县市。旅途中有些地方,我以前旅游时参观过,但建筑、街道、城市风貌跟我当时所见完全不一样了。我的发小们大多都是和我一样的留学生,他们每次回来,也都会感叹,“诶,这个地方怎么这样了,这条路怎么又有高架桥了,那片老小区变成写字楼了。”这种物质和基础设施上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互联网数字化发展得如此快,有时候让我感到有点害怕,它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却让人变得自闭和麻木,掉进数字漩涡中。我记得看过陈丹青的一个采访,有句话我非常认同,就是说在现在的流媒体时代,一个人很可能很快就过完一生了,可能他都没有意识到,一瞬间他的一生就过完了。半网络的生活状态我父母其实觉得这个计划很没谱,他们一直在反对我,说不可能啦,人不可能脱离手机在陌生地方活着。我反问,你们早年不也没手机?他们说现在不同了,要我去适应现代数字化生活。我的父亲,他是我们本地文物所里研究考古的一个学者。我印象最深的父亲的模样,是他睡觉前总在卧床看书,睡前要看好几个小时,直到书“啪’地一下打到脸上,就是睡着了,我母亲就会把书拿开。但后来就不是这样了,短视频开始流行,我父亲睡前总是开大音量看短视频。他跟我在这件事上有过争执,他说他看的都是历史文化相关的短视频,都是他的专业领域。我则反驳他,你要真的想去了解历史文化,读一本书和看100个短视频是完全不一样的。他觉得短视频能提炼一些比较精华的东西,很快就可以了解到大量信息。比如一分钟带你看完丝绸之路,三分钟了解楼兰古城,总之在他狂爱短视频这件事上,我与他至今各持己见。我本以为像我父母不会经常用手机,但手机软件已经完全侵入我们家庭生活,我是我爸爸在打车软件上的紧急联系人,因为每次他出差去外地,我的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他打车的提示信息。 我母亲之前比较排斥网购,但这几年她会在拼多多上买一些日常用品,最开始她会经常给我发“砍一刀”的链接,后来在我的抗议下才渐渐不发了。我是一个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人,比如我正在写作或思考,倘若别人正好给我发来消息,提示音一响,就会打断我的一些情绪,即使我当下不回复,但脑子里会记着,有人给我发消息,我得赶快回复。这导致我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整段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一天,我的手机显示上周屏幕使用时间报告,我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屏幕为6小时57分钟,这吓到我了,这7个小时我都在做什么?都是在处理工作消息吗?还是在看有意义的文章?我印象中似乎每天也就微信、微博、ins和youtube,刷一圈,我都不知道一天的四分之一是怎么被这一块屏幕吞噬掉了。当然旅途结束回家之后,我很快就又适应了互联网,立马又网购了,出门网上打车,看朋友圈、facebook,几天之后,我在一次从南京去上海的高铁上,全程一个半小时几乎都用在了挑选酒店上,选定一家后,又在两个不同的 App 上对比价格,然后在新的 App 上又发现了图片更诱人的新酒店,再次陷入一轮选择。我的感受是跳出互联网很难,但进入它很简单。 对于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不一定是很好的事情,我跟以前中学、大学的老师们都保持联系,我问过不同老师同一个问题——你们经历过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等不同代际的学生,你们觉得不同代际的学生,有什么显著的区别? 他们的回答是,2000后和2010后生的学生对世界的好奇会更窄,比如在课堂上提问变少了。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但我觉得其中跟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数字网络有关。回到英国后,我就把家里的WiFi和手机移动网络套餐都停了,每天来到学校后,我就上网集中处理一下消息,包括父母给我发的微信,当我离开学校回到家后,就专注看书、看电影、跟女朋友一起生活。偶尔父母有紧急的事情就给我女朋友打电话。和以前的生活比起来,我的精神更饱满了、注意力更集中、工作高效,也更爱身边人了。我已经开始习惯这种半网络的生活状态,我想在之后我也会保持这样的状态。我认同手机和数字化的生活是必然趋势,哪怕我不想被它困住,却也无法避免。这几天,我的新书《关机》要出版,我回国来处理相关事务,我发现我一早起来就离不开手机,拿手机查今天要去的地方、导航,然后到酒店楼下刷码骑单车、到咖啡店扫码看菜单,刷码付钱……这个过程很快捷,很便利。我也并不抗拒这个过程。我接受拥有互联网和手机的现代生活,因为这是现代生活的一种规则,但我觉得应该在这个规则中保持冷静和思考,而不是被规则卷着走。【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评论(25397)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搜狐我来说两句用户公约》

0/100 发表评论

《医品皇妃》

昨天 22:07:28
双鸭山尖山区
回复

《诸天之碑镇万界》 《双面狂妃:王爷,我要休了你》

  • 《纵意重生》

    • 《极品护花邪王》

      《良陈美锦》
    《抱一抱,就当做从没有在一起》
《大秦钜子》
昨天 22:07:28
双鸭山尖山区
关闭回复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853 条评论

评论(164)

0/100 发表评论

{{item.userObj.user_name}}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item.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content }}
{{ item.content }}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commentStore.commentObj.participation_sum}}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