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460余项活动打造“文化盛宴”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10 23:04:03

  中新网新疆和田6月8日电 (胡嘉琛)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二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主会场活动在新疆和田市举行。记者了解到,新疆将开展460余项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活动,为民众打造一场“文化盛宴”。

  主会场活动为荣获“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案例”的库车市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颁奖,为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前30名新疆入围人员颁发证书,为2024年度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颁发证书等。

  从事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传承五十余载的阿迪力拜克·佧德尔获评2023“新疆非遗年度人物”。他说:“各级政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次获奖很高兴,我将尽自己所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活动由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新疆文物局、和田地区行政 公署主办,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

  当日,新疆各地共组织各类主题展览百余场。记者在主会场看到,新疆文物文创市集、新疆考古百年图片展览、和田地区基本历史陈列展览等活动,让现场观众体验到新疆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恰好在和田市旅游的青岛游客石怀珺告诉记者,“观看此次展览让我的新疆之旅多了一份惊喜,也让我对新疆及其历史有了更清晰准确的了解。”

  近年来,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护经费持续增长。各地博物馆观众数量“井喷式”增长,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完)

  2021年10月,灵台县发生了暴雨灾害,城区街道到处可见堆积的淤泥和垃圾,影响了市民正常出行。为了尽快恢复城市面貌,环卫工人们连续加班加点,在泥泞不堪的路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清理冲洗,不少女环卫工的衣服和鞋子都被溅上了泥水,她们也顾不上这些。正是在环卫工人的带动下,一些民众积极参与其中,让“灰头土脸”的县城焕发生机。

  “我们与周边农牧民签订种植订单,按照市场价回收,让村民种地有盼头,不再担忧销路。”赵浩然告诉记者。

  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八项规定一子落地,党的建设满盘皆活。管党治党的一系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次第展开,层层深入。

  一方面,对入境人员实施分类处置。自1月8日起,取消入境人员全员核酸检测,所有入境人员均需向海关申报入境前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海关对健康申报正常且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入境人员,放行进入社会面;对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根据抗原检测结果和常规检疫情况实施分类处置。

  公告显示,上述交易对手方属于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平台,主要从事产业投资业务。本次交易事项需有关部门进行事前审批。

  活动当日,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民众围着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在延绵千年的古老“格日德贝”插鱼比赛中,民众将刚出水的冬鱼进行现场烹饪,另有雪上曲棍球赛现场助兴……好不热闹。(蒋希武)

林思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