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5-27 17:21:22

  以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侧记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

  近年来,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文化产业“点石成金”的故事不断演化出新高度——国产电影爆款连连、文创产品花式“出圈”,汉服国潮全球惊艳。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使文化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商玲霞认为,文化产业最核心的是创意和情感,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他个人的生活、情感的体验、文化的积淀,都是人类所独有的。

  过去一年中,以认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火爆全球并持续进化,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晓如表示,目前,大模型在文化产业中的落地应用正在加速探索,例如,科大讯飞将大模型应用于文本创意和写作中,通过交互式对话可以激活作者的灵感,导入写作素材可以请大模型帮助进行续写、扩写,实现精准创作。此外,大模型的能力还可以助力多模态内容生成,助力文旅等行业蓬勃发展。

  新技术赋能产业发展

  拥抱新技术是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文化和科技的有机融合,将引领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介绍,AI(人工智能)在电影产业的应用正在逐步深入。

  “为了让《流浪地球》更好地走向国际,我们利用AI集合了语言库和吴京自身库进行相互匹配,最终达到让吴京去说斯瓦希里语、西班牙语的效果。”傅若清说,中影去年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希望可以更好地使用、拥抱新技术,为观众创造更多精品剧目。

  抖音总裁韩尚佑指出,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突破,对短视频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AI不仅在内容创作方面进行辅助和加工,还可以在内容表达上更好地与受众进行互动。

  除AI外,5G、云计算等新技术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总编辑刘洋表示,在村BA系列赛事中,快手首次将“子弹时间”技术应用至村赛直播,在此之前,这项“黑科技” 只应用在奥运会和世界杯等顶级赛事上。如今前沿技术走进更广大群众的生活,大幅提升了视听体验,更加有效地传播了当地文化。

  新业态打造流量“爆款”

  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一批文化新业态应运而生,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促进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今年开年第一个“顶流”城市,黑龙江哈尔滨旅游火出圈。哈尔滨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巍表示,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外,成为“网红”城市还要充分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宣传手段,政府、企业和市民齐心协力改进细节提升服务,紧紧抓住核心IP打造、情绪价值提供,来丰富和提升游客旅行体验。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表示,为了释放IP的长效价值,爱奇艺提前布局,与新疆文旅厅、阿勒泰文体广旅局、花城出版社共同推出《我的阿勒泰》“文旅合作新生态”,推动影视和文旅的深度联动、双向赋能。

  “一部电影、一部剧能够带动一个城市或者带火一片文旅。”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波表示,“火”是一个方面,但如何能够持续运营好这股流量,让流量以更有生命力的方式保持下去,是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对此,北京凯声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凯表示赞同,他认为:“爆款是个概率问题,如果一家公司或者一座城市只为了追求爆款的话,会在时间、人员、资金等成本上付出巨大的代价。只有生产出更受欢迎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在当下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strong>04</strong>

  李丽梅介绍,所谓“版本”,包罗万象。古籍、青铜器、报刊、图书……只要人们能想到的文化载体都算是版本资源。受疫情影响,2022年7月上旬,大量展品才陆续从各地运达,而此时距离开馆开展还剩不到20天。“上万件展品,不仅类型繁杂,对展陈环境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strong>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我们纲举目张抓主要矛盾。</strong>“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从现在开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这是历史性的擘画。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下好关键子,就能带活一盘棋。

  本案中,刘暖曦在已经感知到侵害危险的情况下,没有将事态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告知江歌,而是阻止江歌报警,并要求江歌在深夜陪同其返回公寓,将江歌引入因其个人感情纠葛引发的现实危险之中。

  同时,上海还在全力推进10座环上生态公园实现开工建设(徐汇区华泾公园,宝山区顾陈路公园、胡庄公园,普陀区启动林公园,闵行区春申公园、锦梅公园,浦东新区沿北公园、汤巷公园、秀南公园、高科路公园)。若从高空俯瞰上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沿着外环高速两侧的“绿环”将上海中心城区拥入怀中,这是上海耗时20多年打造的环城(外环)绿带。

  <strong>“只此敬畏,才对得起观众”</strong><br />

黄美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